面对波兰和欧洲的失信,中国有妙招应对反击!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抛出第十九轮对俄制裁方案待表决,其中包含对购买俄罗斯原油国家施加100%二级关税,冯德莱恩特别提到中国。 这哪是制裁俄罗斯?分明是想卡中国的脖子,还想逼着中国选边站! 更让人窝火的是,欧盟这边还没正式表决呢,波兰先来了个 “背后捅刀子”。一声不吭就关闭了和白俄罗斯的边境,把几百列中欧班列硬生生堵在了半路上。 要知道,咱们 85% 到 90% 的中欧班列都得经过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口岸进入欧洲,这一下就有超过 300 列火车、1.23 万个集装箱被困住动弹不得。 后来咱们外长去谈判,波兰当面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转头就不认账,边境该封还是封,班列就是不让过,这哪是做生意的诚信态度啊! 要说这些欧洲国家心里没鬼,谁信呢?俄罗斯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之一,尤其是天然气供应已经跃居第一,2024 年中俄贸易额更是达到了 2448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欧盟这时候跳出来限制购买俄原油,不就是见不得中俄合作越来越紧密吗?他们想通过关税大棒逼中国减少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这如意算盘打得也太响了。可他们忘了,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容易被卡脖子的国家了。 就说波兰这次封锁边境造成的中欧班列危机吧,虽然短期内确实给咱们的企业带来了麻烦,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受冲击最大,不少依赖及时运输的传感器、电池模块都堵在了路上,企业不得不临时改用海运或空运,成本一下子涨了不少。 但中国企业哪有那么容易被难住?比亚迪早就把工厂建到了匈牙利,现在当地工厂能覆盖中欧 80% 的市场需求,不光运输成本降了 25%,还直接避开了波兰边境的封锁风险。 宁德时代在德国的电池工厂也正给宝马、大众这些欧洲车企供货,就算陆路运输受阻,本地化生产照样能保证供应链不断。 面对班列受阻的困境,咱们的物流企业更是迅速拿出了应对方案。你波兰不让过是吧?咱们就开辟新路线!现在成都、西安、武汉这些城市都开通了经俄罗斯圣彼得堡转海运到德国汉堡的铁海联运线路,每周固定安排两三班,稳稳当当把货物送出去。 还有南通道也加开了班次,货物从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套港出发,经里海、土耳其转运到欧洲,完全绕开了波兰。这些新路线虽然比原来的线路稍远,但至少不受边境封锁的影响,保证了贸易通道的畅通。 说起来,应对这种封锁围堵,咱们可是有历史经验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新中国实行过全面禁运,当时咱们就是靠易货贸易、开拓新市场一点点打破封锁的。现在这套办法照样能用,而且咱们的底气更足了。 现在中俄贸易已经基本实现本币结算,不用再看美元脸色;能源合作也从单纯的买卖关系,发展到联合勘探、共同开发,深度绑定谁也离不开谁。欧盟想靠关税来挑拨离间,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仅如此,在汽车产业这种高度依赖供应链的领域,中国企业的应对更是展现了咱们的韧性。小鹏汽车就和奥地利的企业合作,在当地组装生产,不仅绕过了东欧的边境瓶颈,还规避了欧盟 12% 的进口关税。 这种灵活的本地化策略,让欧洲的封锁措施效果大打折扣。咱们的企业正在从 “单一通道依赖” 转向 “多点布局”,在欧洲、东南亚都建了生产基地,就算一个地方出问题,其他地方照样能运转。 欧盟可能没想到,他们的制裁和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产业链的升级。就拿稀土这种关键材料来说,咱们正在推进钕铁硼磁体的技术优化,通过创新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能源方面,除了俄罗斯,咱们和中东、中亚的合作也在加强,进口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你想卡我的脖子,我就把产业链做得更结实;你堵我的路,我就开辟更多新通道。 现在看来,波兰的边境封锁和欧盟的关税威胁,反而成了咱们推动贸易升级的契机。中俄贸易虽然今年前七个月略有回落,但农业合作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年底俄罗斯农产品对华出口就能达到 70 亿美元。 中欧班列虽然受了点影响,但南通道和铁海联运的运量都在上升,物流成本也在逐步稳定。这些欧洲国家以为能靠封锁让中国让步,却没想到中国早有准备,应对妙招一个接一个。 中国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从建国初期打破西方禁运,到今天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咱们有的是智慧和韧性。欧洲国家想靠失信和封锁来逼中国就范,根本打错了算盘。 现在的中国,有足够的市场体量,有完整的产业链,有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更有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底气。你搞你的封锁,我开我的新路;你加你的关税,我拓我的市场。 事实会证明,这种不讲诚信的做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必将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波兰现在很不爽他怎么也没想到波兰停运中,欧班列想讨好西方。想逼东方大
【177评论】【1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