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看戏时,一个科长把脚放到他头上,还问他是哪个单位的
“啥苦啥难都不惧,就怕刘司令开口训!”刘亚楼性格火爆,大家都叫他“火爆司令”。
1929年,他投身革命,是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最终幸存下来的开国上将。
在第三次对抗敌人“围剿”那会儿,刘亚楼都已经被安排好葬礼,人都躺进棺材里了,眼瞅着就要盖土,结果他却像从梦里惊醒一样,活蹦乱跳地回来了。他还乐呵呵地开玩笑说:“看来我这小伙子还嫩着呢,阎王爷那边嫌我不够格呢!”
刘亚楼不光走过了长征的路,还参与了苏联的保卫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从东北一路奋战,直打到天津。
之后,毛主席直接钦点,刘亚楼接到任务去建立新中国的空军部队,这对抗美援朝战争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1950年那会儿,空军刚成立不久,刘亚楼有次去看戏,巧的是,碰上个之前国民党那边反水过来的科长。这科长也是实在,二话不说,直接拿起皮鞋就给刘亚楼穿上了。
那么,刘亚楼那火爆脾气,他会怎么解决这事儿呢?那个科长最后会落得啥下场?
【刘亚楼“按时开学是英雄,不按时是狗熊!”】
1949年7月11号那天,毛主席发了话,让刘亚楼去负责搞新中国头一批航空学校。他说:“咱们得建个厉害的空军队伍,好把剩下的敌人给干掉,把国防给稳稳当当守住。”
毛主席挑中刘亚楼,不光是因为他信赖刘亚楼,还有个关键因素:刘亚楼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还在苏德大战期间,给苏联红军当过空军作战的帮手。
那时候,刘亚楼历经艰险,差一点儿就被苏联红军给枪毙了。
话说在1945年8月9日那会儿,苏联出动了整整15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中国东北。他们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还有海上和空中,对日本关东军来了个全方位的包围攻击,就像一把大扇子猛地展开。
打仗前头,上头给刘亚楼下了道命令:“咱们空军定在6点50分去炸‘407高地’,地面部队瞅准时机跟上,你赶紧按这指示告诉相关的各个部队。”
刘亚楼接到指示后,就往下传达了。
七点一到,苏联红军的一支队伍就闯了进来,二话不说,直接把刘亚楼给带到了禁闭室里头。
其实,苏联陆军早在6点40分就已经抢先占领了“407高地”。
空军的行动时间和打击对象始终如一。就在陆军忙着打扫战场的那会儿,空军按计划展开了轰炸,结果导致不少苏联陆军士兵丧生。
苏联那边觉得,刘亚楼在工作上犯了错。
刘亚楼尽管使劲儿地说明情况,但他心里清楚,这回是躲不过去了,他还给毛主席写了封告别信。
经过毛主席的调解,苏联那边总算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搞清楚了,证明了刘亚楼的清白。
刘亚楼由于之前搞过空军工作,并且经验丰富、经得住各种考验,所以毛主席才决定让他来挑头组建空军。
1949年10月30号,中央给刘亚楼发了电报,说现在正式开始动手建空军了。
然后,刘亚楼组织了个工作碰头会,他直接跟大伙儿说:“眼瞅着今天都10月30号了,打明儿起,你们各位就要走马上任,当各航校的校长了。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务必把航校给建起来,12月1号得准时开学!”
听说要“一个月内建好航校”,还定下了“12月1日就开学”,大伙儿一听,都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该咋办。
从零开始,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建好了一所航空学校,这事儿听起来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刘亚楼瞧出了大伙儿的心里不踏实,他便慢慢解释起来:“这事儿确实是急了点儿,大家能这么想也正常。不过咱们可不是啥都没有,光杆司令一个。咱们手头有飞机、有油、有后勤设备,还有苏联专家以及军区的支援呢。现在缺的就是干部、钱、机场和住的地方。但有帮手在,只要咱们计划做得好,踏踏实实去干,就一定能行!”
刘亚楼态度坚决地说:“咱们接到的任务是建航校,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12月1号一定得全部开课!”
他斩钉截铁地说:“准时开学那才是真英雄,要是拖着不开学,那就成了熊包,到了 12 月 1 日,咱们看谁是真英雄!”
到了12月1号,那6所航空学校都准时开学了,算是完成了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
航校一建立,新中国的空军就算是有了个开头。
过了好些年,刘亚楼想起那时候的事儿,还是非常兴奋:“那时候环境真的太差了,但咱们居然能在短短一个月内建好了6所航校,这事儿就算放在全球航空的历史上,那也绝对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把皮鞋放到刘司令头上,会有怎样的下场?】
空军组建以后,各方面的硬件条件和福利就慢慢好起来了。
1950年那年夏天,空军的大佬们安排手下的人,跑到东长安街那边的青年宫去看演出。
那天,刘亚楼刚好没啥事,下班后,他换上平时的衣服,也没带警卫员,自己一个人溜达到戏院看戏去了。
演出快要开始的时候,刘亚楼被惊了一下。
他嗅到一股难闻的臭味,同时发现脑袋两侧,各有一只大皮鞋探出来。
结果发现,后排坐着的一位科长,很随意地就把脚搁到了前排座椅的靠背上。
刘亚楼性子急,一下子火了,噌地站起来,朝后排喊道:“你是哪个部门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咋这么不懂规矩?”
科长心里憋着一股气,直接问:“你是哪个部门的?”
刘亚楼隐约间嗅到了一股酒味儿,他顿时火了,直接问道:“你给我说清楚,你到底属于哪个部门的?”
科长喝了点酒,说话也放开了:“甭管我是哪儿的,你又是哪位啊?”
刘亚楼气得不打一处来,干脆直接报上了自己的名号:“我就是空军的头儿,刘亚楼!”
这话一说出来,科长立马酒醒了大半,噌地一下站起来,给刘亚楼敬了一个十分到位的军礼,接着老老实实地向他表达了歉意。
刘亚楼接着问:“你到底是站在共产党这边,还是国民党那边?”
刘亚楼琢磨着,眼前这个家伙说不定就是最近才投降过来的国民党将军。
说到底,咱们军队的干部可不会摆那种架子,再说了,他压根儿就不认识站在跟前的刘亚楼。
听到这番话,原本趾高气扬的科长,立马蔫了,低着头一声不吭。
刘亚楼随后问道:“你是主动投降的还是被抓来的?”
那位科长,我仍旧没敢上前跟他说话。
刘亚楼瞅了一眼手表,发现离演出开始没多久了,心想别耽误大伙儿看戏,于是就没再继续追问。
戏刚开场没多久,那位科长担心刘亚楼会找他的部队麻烦,于是就偷偷摸摸地溜走了。
说实话,刘亚楼猜得挺准,眼前这个家伙姓曾,早些年在国民党那边开了好些年飞机。
肯定的是,刘亚楼一直都很宽容,这种小事他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
差不多过了半个月时间,空军那边开了个工作会,主要是讨论预校的那些事儿。
军训部学校处预校科的负责人科长,那肯定也得到场参加。
说来也巧,有个科长,喝得醉醺醺地去看戏,结果不偏不倚,撞上了刘亚楼的火线上。巧的是,这位科长正好是预校科的。
曾科长一推开会议室门,就看见刘亚楼端端正正坐在主席台上。
曾科长悄悄溜着墙边走,把帽子往下拉了拉,生怕被刘亚楼给瞅见了。
不过,刘亚楼眼力强,一下子就瞅出了他:“这不就是你嘛!原来你是预校科那边过来的!”
曾科长硬着头皮挤出了个招呼,心里头直盼着能找个洞藏起来。
曾科长心里头原本琢磨着,这次肯定得挨一顿狠批,可出乎意料的是,刘亚楼压根就没把这事儿拿出来说。
1952年的时候,有人给刘亚楼送来了一份说是“贪污”的名单,说上头打算处置两个人,得砍头。
那时候,有个人贪了大概四五千万的旧币,换算过来就是现在的四五千块人民币左右,这钱数在当时可真不算少。
刘亚楼一瞅,发现这个被扣上“贪污”帽子的人,不就是平日里耀武扬威的那个曾科长嘛。
只要刘亚楼一签字,曾科长肯定就没命了。
但是,刘亚楼表示:“中央不赞成这种做法,咱们还是先放一放,等把事情彻底弄明白了再做决定。”
第二天,专案组那边传来消息,说曾科长原来是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手里头握着铁证如山的贪污材料,这家伙,真的是罪有应得,该处理掉。
刘亚楼这人,虽说性子急了点,但办事讲规矩,从不夹带私货,报复别人。他说:“这话不对头!他虽然是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可现在是咱自家的干部了。只要是咱的干部,甭管他是从国民党那儿来的,还是从解放区来的,都得一视同仁。至于要不要处理他,那得等咱们手里有了铁证才行!”
听完之后,专案组的人只能再去搜集更多线索来证明。
最后查出来,曾科长私自拿了500多块公款,但这数额,离能判重刑的标准还差得远呢。
因此,项目组最终决定把曾科长的职位给撤了。
曾科长退伍后,回了四川老家上班。他压根没想到,以前得罪过的刘司令,居然成了他的救命恩人。
刘亚楼对贪腐问题一直都非常严格,他绝不会手下留情,但处理时都是按照规矩来,一丝不苟。
【面对送礼,刘亚楼:请你拿回去!我没这个习惯!】
你说要从这儿拿猪肉带回北京去。这事儿做得可不地道,有人已经向上头说了!
1961年,在青岛的那个疗养院里,刘亚楼对着一位将军发了火:“就为了这几斤猪肉,至于吗?国家现在处境艰难,你身为领导,咋能在这种小事上这么较真?这样咋能带着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呢!”
那位将军一脸不屑,就坐在那儿猛抽着烟,末了吐出一句话:“把猪肉退回去不就结了!”
刘亚楼按照帮助人改正错误的态度,劝说:“老兄,你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你得把猪肉退回去,还得把影响给找回来。那该咋办呢?没别的辙,只能好好反省自己!”
那个将军觉得,就为了那几斤猪肉的事儿,没啥好反思道歉的。
刘亚楼瞅准了他爱面子的心思,接着开导:“其实检讨没啥大不了的,就像毛主席说的,跟洗脸一样稀松平常,只有通过检讨,才能真正把面子挣回来!”
大家都说“送礼的人不打脸”,但这规矩在刘亚楼这儿可没市场。刘亚楼这儿,不收礼的底线硬得很,别想用礼物换得他的让步。别人那套“抬手不打送礼人”的老理儿,到他这儿完全不顶用。
有一次,疗养院的一个负责人拎了些鲜果、罐头,还有一瓶人参泡的酒,去探望刘亚楼。
刘亚楼一上来就直接问:“这咋回事?是你自个儿掏腰包请我,还是想拿我的名字去报销啊?”
那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领导不常来这儿,您尝尝看,没啥好东西招待您。”
刘亚楼的声音变得愈发强硬:“你直接跟我说,这到底是咋回事?你到底想干嘛?你拿回去吧,我可不接受这一套!”
那人离开后,刘亚楼立马给空军后勤部长通了电话,直截了当地说:“我觉得这个疗养院不对劲,账目混乱得一塌糊涂,你们得好好查一查!”
刘亚楼这人,性子急,容易上火,但他是真的把国家、把公事放心里,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半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