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波兰对中国来说根本不重要!就在今天中欧班列南线正式运营,已跑了8趟,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运输了1200多个集装箱的汽车零件和光伏板等货物。 南线的出现,让不少企业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走波兰线的糟心事,真的是一桩接着一桩。 马拉舍维奇口岸常年拥堵,集装箱露天堆放没人管,遇上下雨,货物受潮算倒霉。 去年还有一批从苏州发往欧洲的芯片,被困在口岸一周,等到拆箱检查的时候,包装都发霉,只能报废,企业花钱发货,本来是为了加快周转,结果到头来反倒变成了损失。 更麻烦的是,波兰总是动不动就绑住物流,和白俄罗斯闹矛盾时,他们把边境检查时间硬生生从四小时拉长到十二小时,说是“安全检查”,其实就是人为制造麻烦。 再加上海关系统出故障、铁路调度混乱,企业要么被迫应付延误,要么只能提前多备20%的库存,这些隐形成本,比晚几天到货更让人难以承受。 对比之下,南线的表现就显得干脆利落,哈萨克斯坦为了列车顺利入境,升级了阿克套港口,新增泊位、增加渡轮班次,还推出一站式通关,列车到港两个小时就能重新出发。 阿塞拜疆则把从巴库到第比利斯的铁路提速,还给中欧班列免了过境费。 土耳其进一步做好和欧洲内部线路的衔接,像中国的光伏板从西安出发,通过南线28天就能运到西班牙瓦伦西亚,甚至比走波兰线再转德国铁路还快,可见,南线晚五天并不是致命缺陷,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更快。 市场选择已经给出了答案,南线的准点率高达100%,波兰线只有73.4%。看似差别不大,但问题是,企业要么等五天,要么赌自己会不会碰上延误,没人愿意花钱买不确定性,所以今年前九个月,南线订舱量比之前上涨了32%。 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已经把六成的货改走南线,因为不用担心交付时间不稳定。 而波兰线则一路下滑,订舱量减少了18%,有的光伏企业甚至彻底放弃,说宁可多等几天,也不想每周被催问货去哪了。 意大利、西班牙的买家主动要求走南线,因为货物不用经过德国铁路,能直接入境,还能节省8%的运输成本,表面上多五天,其实算下来更划算。 今年三月,波兰线因为铁路工人罢工整整停了五天,很多货物堆在起点动不了,而南线沿途却照常发车,里海渡轮还加开一班专门接走滞留货,这份稳定性,是企业最看重的。 相比之下,波兰线展现的是延误、堵塞和政治干扰,慢五天并不可怕,真正让客户放弃的,是不靠谱,这种趋势一旦形成,波兰再想挽回企业和市场的信任,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可以说,波兰在这场物流竞争中,已经把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逐渐耗尽。
北极不冷了,路却更难走了。冰开了,门却关了。俄罗斯加价40%,破冰船排队等钱;
【35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