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王淦昌邀请束星北加入中科院。束星北把头一扬,说“中国科学院有些人属于

小史论过去 2025-09-21 15:11:21

1952年,王淦昌邀请束星北加入中科院。束星北把头一扬,说“中国科学院有些人属于“政治学者”,非科学家气质多一些,我看不惯。”当时的院长郭沫若是个文人,根本就不是搞科研的,确实还有很多人也是非科学家,都在院里面安排了职务。 束星北这人,从小在江苏扬州长大,家里条件一般,他1913年上私塾,1914年转小学,1925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物理系。那时候他就爱钻研,毕业后1928年公费去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次年拿硕士。1930年转美国密歇根大学,专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931年博士毕业。回国后直奔浙江大学物理系当教授,那年他才25岁。浙大那会儿,他和王淦昌是系里两朵花,王淦昌搞实验,他偏爱理论,两人配合默契。束星北教书严,学生笔记都得跟上他的节奏,从不带讲义,黑板上直接推公式。抗战打响,他转战国防,重庆山洞里搞无线电,组装出中国最早雷达原型,奠定“中国雷达之父”名头。那段日子,设备简陋,他带队测信号,反复调试电路,成果直接用在战场侦测上。战后回浙大,继续带学生,李政道就是他门下,跟他学粒子物理,吴健雄和程开甲也受他指点。一次浙大学生想去欧洲留学,他写信给玻尔,那老头回话说浙大有束星北在,不用远走高飞。这事传开,束星北名气更大,可他低调,继续埋头教书。 束星北教学风格直来直去,1952年底山东大学礼堂,王竹溪报告热力学,他中途上台打叉,讲了40分钟纠错,主持人拉不住。领导找他谈,他只说学术得当场说清。这性子,让他树敌不少。1950年全国学马克思哲学,他却推牛顿和爱因斯坦,说学生该学科学建国家,不是全转政治。1952年院系大调,王淦昌从北京赶来,专程劝他去中科院。那时中科院刚建,郭沫若任院长,文人背景,没搞过科研,院里不少岗位给非专业人士占着。王淦昌是老友,两人抗战合作过雷达,他列资源优势,说设备好,能专注核物理。束星北看文件,摇头拒绝,直指中科院“政治学者”多,科学家少,看不惯那氛围。郭沫若虽有名,但不干科研,类似人安排职务,让他觉得不纯。他坚持己见,王淦昌劝了半天,没辙。结果束星北选山东大学,那里学术松,他想安静教书。这决定看似小事,却定调后半生。中科院后来成科学家庇护所,他却在外头,成了显眼靶子。他的傲骨,换来自由,却也埋下隐患。 拒绝邀请后,束星北在山东大学安顿,工资840元,教物理课,推电磁波和量子。1957年中科院成避风港,他已定局外。1958年停职反省,工资砍到20元,家里老婆没工作,七个孩子张嘴,一家吃不上饭。他被扔进劳动大军,青岛月子口修水库,扛锄挖土,年过50,身体扛不住,常晕倒。两年半后,转青岛医学院改造,主业清扫厕所。每天刷地擦墙,手裂口子,灰尘裹头发。他收起脾气,认认真真干活,闲时写论文,推气象模型和电磁方程,可身份低,稿子发不出,就塞抽屉。改造拖十几年,1964年中国原子弹炸响,他听广播,泪流,为国家高兴,也为没出力遗憾。那年他57岁,还在厕所边坐着算公式。束星北本可留美高薪,或早进中科院避险,但他爱国,学成就回,教书育人,对孩子立规,留学必须归国。他信里写祖国变化大,从不提自己苦,只夸国家进步。这份心,值千金,却换来埋没。 束星北一生坎坷,源于那股直性子。浙大时骂学生笨蛋草包,学校禁他上课。报告会上当众指错,不顾脸面。1952年那拒绝,更是火上浇油。中科院虽有郭沫若这类文人把关,但也吸纳真才,如王淦昌后来搞两弹。他若去,或许参与核研,可他看不惯混杂,就走偏路。改造期,他写悔过书,承认错,但骨子里没变。青岛医学院,他刷厕所时,还琢磨海洋物理,为国家出点力。1974年后稍松,他恢复教授衔,继续写稿,可影响力小。1983年10月30日病逝,76岁,捐遗体给医学院教学生物。半年后院方记起,尸体烂了,两学生抬去篮球场旁双杠下草埋,没碑。这结局,草率得像他一生,热血爱国,却无人问津。他学生李政道回国见周恩来,夸老师不输洋人,可束星北已成往事。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