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国飞行员王宝玉开着飞机叛逃苏联,苏联答应送他去美国,然后给王宝玉戴上了眼罩,送他坐上了飞往中国的图154客机…… 王宝玉出生在1962年的山东青岛,那时候招飞条件严苛,他18岁就通过层层选拔进了空军队伍。1984年航校毕业,成为正式飞行员,还在那年10月入了党。分配到黑龙江牡丹江附近的空军航空兵某师一大队,负责歼-6战斗机操作。他的飞行技术算中上,平时爱钻研理论,也翻看各种书籍。可在部队里,他话少,不爱凑热闹,跟战友们总保持点距离。别人聚堆聊天,他往往一个人待着。同期很多人因表现好陆续升职,他却几次落选,这让他嘴里开始冒出些牢骚。 1988年结了婚,妻子想随军,但找工作卡壳了。当时地方单位在改革,许多岗位调整,家属就业挺难。他不止一次向上级提调岗要求,结果挨批,说他太在意个人小事。夫妻俩还常为这些事吵架,关系越来越僵。部队把他列为思想重点,停了他的飞行任务,帮着调解家庭问题,还批了长假让他回家陪老婆孩子。 孩子出生后,王宝玉回单位,态度变了样,不再抱怨,干活更卖力,跟人处得也融洽些。领导觉得这是帮教见效,1990年5月撤了他的重点标签,让他重上蓝天。表面上看,一切稳当,他继续飞训练科目。可谁也没想到,他私下在琢磨别的事。利用飞行机会,他留意边境机场坐标,研究航线和天气数据,藏着掖着准备了好一阵。 那些年,改革开放带来不少新想法,他接触到西方杂志,里面讲苏联飞行员逃到西方的故事,让他动了心思。他不满足现状,总觉得国外机会多。部队生活规律,但他总觉束缚,家庭琐事也压得他喘不过气。同期战友升迁,他落选多次,自尊受挫。妻子就业难,夫妻分居,争执不断。这些积累下来,让他下定决心行动。1990年8月25日那天,中午12点09分,他驾歼-6从蛟河军用机场起飞,本是低空特技训练。 训练空域到了,王宝玉右转拉低高度,到100米超低空,避开雷达追踪,径直朝北方边境飞去。原打算落乌格洛沃耶机场,那儿是海参崴附近的民用场。他事先记下位置坐标,可靠近一看,跑道在维修,设备工人满地。他赶紧改道,飞向备用克涅维契军用机场。那是苏联轰炸机基地,跑道够长。油量快见底,12点45分飞机触地停稳。他等在那儿,没多久苏联士兵巡逻过来,把他带走审问。他直说想去美国避难。苏联人上报高层,这事闹大,因为防空系统居然没拦住一架低飞飞机。结果,国防部副部长和防空军司令等好几个头头被撤职。苏联内部调查漏洞,边境防御暴露问题。中苏关系正改善,两国外交部快速介入,钱其琛和谢瓦尔德纳泽赶到哈尔滨谈事。 谈判没多久,就定下引渡协议。中方派图-154专机直飞克涅维契机场接人,顺带把歼-6空运回国。可苏联不愿直接抓人,以飞机舱门为界移交。为瞒住王宝玉,他们说他避难申请在办,为安全要转地方,途中蒙眼。他信了,士兵用黑布裹住他眼睛,扶他上车,再登上图-154。整个过程就三天。飞机落地,他摘眼罩,才知回到了中国。苏联这么做,一是中苏刚恢复邦交,不想节外生枝;二是王宝玉这事对他们防空是耻辱,早点打发走。事件后,苏联修补防御系统,避免再出纰漏。中国空军也吸取教训,加强飞行员监控。这成了新中国最后一起驾机叛逃案。此前有过几起类似,但中苏关系紧张时,苏联常收留叛逃者。这次不同,两国合作紧密,引渡迅速。王宝玉的举动,不仅害了自己,还牵连苏联军官下台。 回国后,王宝玉立马被开除党籍和军籍。空军军事法院以叛国罪判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本想转道苏联去美国,结果落空。苏联当局没批准他避难请求,直接按外交协议遣返。那些年,冷战尾声,苏联内部动荡,戈尔巴乔夫改革中,不愿因这事惹麻烦。中方反应快,外交斡旋高效,避免事件扩大。空军内部通过这案教育全员,强调纪律和忠诚。完善管理,从思想教育到日常监督,堵住漏洞。类似事件从此绝迹。王宝玉的家庭也受影响,妻子孩子日子难过。他在部队时,已有不满迹象,但领导以为调解好了,谁知他藏得深。事件暴露了个人问题积累的危害。空军加强心理关注,帮助飞行员解决实际困难,避免极端行为。
苏联为什么斗不过美国?这么说吧,从全球战略上讲,苏联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作为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