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归还领土大行动”:从历史遗留到合作新篇章。 2008年10月,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仪式。中俄两国的代表共同揭开了界碑上的红布,碑上鲜红的“中国”二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这一天,不仅标志着黑瞎子岛西部的土地正式回归中国,更意味着中俄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下来。普京推动的这次领土归还行动,打开了两国关系中积郁已久的历史心结。 要说这黑瞎子岛的故事,得从很久之前讲起。晚清时期国力衰弱,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把包括黑瞎子岛在内的大片中国领土划了过去。1929年之后,这座位于两江交汇处的岛屿就一直由苏联实际控制,成了中俄之间一本没算清的老账。 岛上的渔民以前打鱼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越了界,两国边防人员也常因为边界问题发生摩擦,日子久了难免伤和气。从1964年开始,两国就为这岛的归属问题谈了四十多年,始终没个结果。 转机出现在2004年,普京任内的俄罗斯与中国,决定黑瞎子岛一分为二,靠近中国一侧的一半回归祖国,其中银龙岛全部归中国所有。 这个决定在当时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领土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敏感话题。但普京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土地归属,更是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 2008年领土交接后,黑瞎子岛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这里只有驻军和哨所,现在建起了连接大陆的乌苏大桥,桥身刷成中国红,守护着国土,当地人都叫它“神州东方第一桥”。 这座桥2012年通车后,从抚远市区到岛上只要十几分钟,不光方便了守岛的战士,更让游客和生意人能顺畅往来。以前渔民们只能在岛外徘徊,现在重新获得了岛上水域的捕鱼权,每年开江时节,江面上的渔船又多了起来,渔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了。 岛上的老俄罗斯哨所遗址被保留了下来,成了纪念中俄关系转变的景点。哨所主楼前的广场上,常有中俄游客一起拍照,曾经的军事设施如今成了两国人民交流的场所。 最让人感慨的是岛上的界碑,以前界碑意味着分割,现在却成了合作的开始。中俄双方在岛上共同开展生态保护,巡逻的边防军人偶尔会和俄罗斯边防人员友好交流。 而且,黑瞎子岛的变化只是个开始。随着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中俄两国在经济、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顺。 就像俄罗斯的天然气送到中国,中国的商品通过边境口岸进入俄罗斯市场,边境线上的贸易额一年比一年高。以前因为边界问题耽误的合作项目,现在都纷纷落地。 现在再去黑瞎子岛,能看到中俄两国的渔民在江面上共同作业,能看到游客们拿着两国国旗合影,能看到跨境合作的项目在岛上落地生根。普京当年推动的这次领土归还,没有纠结于历史的恩怨,而是着眼于未来的共赢。 黑瞎子岛的界碑不再是冰冷的分割线,而是温暖的连接线,见证着两个大国从历史遗留问题中走出,迈向合作的新篇章。 这种解决问题的智慧,不仅让中俄关系更稳固,也为世界上其他有领土争议的国家提供了借鉴,证明通过和平谈判,历史遗留问题完全可以转化为未来合作的契机。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乌克兰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1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