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向聂荣臻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对于白求恩而言,他一生中最亏欠的应当是自己的妻子。
1924 年,35 岁的白求恩已经是加拿大小有名气的胸外科医生,而 24 岁的弗朗西丝是多伦多女子医学院的学生。一次医学院组织的临床观摩中,弗朗西丝因为紧张操作失误,差点被导师斥责,是白求恩站出来打了圆场,还主动提出课后帮她补习。
一来二去,两个同样对医学充满热情的人越走越近,1926 年,两人在多伦多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可结婚没两年,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出来。白求恩是个典型的 "工作狂",他的脑子里没有家庭,只有工作,经常泡在医院几天不回家。有一次弗朗西丝生日,提前一周就跟他说好了一起吃饭,结果到了晚上,白求恩因为一台紧急手术爽了约,连句道歉都忘了说。弗朗西丝也能理解,可是,作为一名妻子,她还是期盼着丈夫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陪伴。
然而,1928 年,白求恩突然决定放弃多伦多稳定的工作,带着弗朗西丝去英国伦敦开诊所。弗朗西丝本来不太愿意,可架不住白求恩软磨硬泡,最终还是答应了。
可到了伦敦才发现,白求恩把大部分积蓄都投进了诊所,却因为不熟悉当地医疗市场,生意惨淡。为了省钱,两人挤在租来的小阁楼里,冬天连暖气都舍不得开。弗朗西丝劝他回加拿大,白求恩却不肯认输,还跟她吵了一架:"你就是怕吃苦,没有一点追求!"
1929 年,弗朗西丝提出了离婚。后来有人问起这段婚姻,弗朗西丝只说:"他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离婚后,白求恩一心扑在医学上,1937年,日本发动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消息传到白求恩的耳朵里后,他敏锐地指出:“真正的战场,在中国。”
一次,白求恩在看报纸时,得知日本又在中国进行大肆的轰炸,他更加的笃定,真正的战场在中国。白求恩经过短暂的思考,最终用两个月的时间收拾妥当,从1938年伊始,白求恩就带着医疗队出发,经过漫长的路途,他最终抵达了武汉。
在这里,白求恩见到自己一直仰慕的周总理,会见时,周总理首先感谢白求恩率领的援华医疗队对中国革命的帮助,随后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式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白求恩迫切的想要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周总理立刻进行安排。
经过长途跋涉,白求恩来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延安,白求恩刚被安顿下,就迫不及待地向军区卫生部领导提出想见毛主席的请求。
次日晚上,白求恩便急吼吼的做准备,他穿着新发的八路军灰布军装,然后打开自己的皮箱,从箱子的底层拿出自己的党员证,放在贴胸的衣袋里面。
毛主席一见到白求恩,便用自己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欢迎,欢迎啊,一路上辛苦了,白求恩同志。”
白求恩郑重其事的将自己的党员证双手交给毛主席,毛主席接过后认真地翻看,翻译在一旁说上面的名字。
“我们志同道合嘛!”毛主席挥动着手臂大声说,随后轻轻地将党政放在桌上。
在交谈中,毛主席认识到,倘若白求恩他们抢救手术及时,那些重伤伤员中百分之七十五一定可以复原,毛主席精神大振。
白求恩到中国后,先在延安住了三个星期。在这其间,他的器械和药品从西安运来了。
即便条件艰苦,白求恩也从未想过半途而废,没有消毒水,他就用煮沸的井水代替;没有手术台,就把老乡的门板卸下来搭;医疗器械不够,他手把手教当地战士做 “土工具”—— 用竹片做镊子,用开水煮过的剪刀当手术刀。
有一次,前线送来一个腹部中弹的战士,当时敌机正在头顶轰炸,警卫员催他躲一躲,他却按住手术伤口说:“现在我动一下,病人就可能送命,要躲你们躲。” 就这么顶着炮火,他连续做了 69 个小时手术,救了 115 个伤员的命。
然而,一次,在进行手术时,白求恩的左手指被扎破,受到了致命的病毒感染,可是,他依旧昼夜不停地在手术台前,救治伤员,后来,他中毒的手指发炎,身体高烧,仍旧将左臂吊在胸前,服用一些药物,在手术台旁指导医生手术。可是,白求恩自己的身体却不断恶化。
聂荣臻得知白求恩病重的消息后,指示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将白求恩送到安全地区。然而,医生还是没有成功,白求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开始写信托付后事:
“亲爱的聂司令员:......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钱,分期给也可以.......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白求恩料理完自己的后事,和周围的同志道别,然后昏迷过去。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
白求恩先生一生无愧于任何人,唯有自己离婚的妻子,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
(来源: 文史话江湖 原创 : 文史话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