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又成立新军队,“战斗兄弟会”,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

顾议史实 2025-09-20 11:34:44

俄罗斯又成立新军队,“战斗兄弟会”,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男性,都可以直接签约!口号是:我们正在寻找勇敢的人!   230万卢布签约金,月薪21万,再加补贴,干满一年差不多能买辆奔驰!但这份“高薪工作”,上的是战场,不是工地。   俄罗斯最新成立的“战斗兄弟会”,名字听起来像兄弟情深的互助组织,实际却是一支直奔战场的外籍兵团。   这支部队敞开大门,专门面向前苏联国家的年轻男性发出招募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只要你敢上战场,俄罗斯就敢给你钱。   一句口号喊得震天响:“我们正在寻找勇敢的人!”但在弹壳横飞的战场上,光有勇敢可不够。   “战斗兄弟会”的招募条件不算苛刻,门槛不高,关键是诱惑实在大,签下来就是230万卢布的奖金,月薪21万。   还有各种津贴加补贴,干满一年年薪能达到542万卢布,折合下来差不多5.5万美元,远超中亚国家人均年收入的4—5倍。   拿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当地年轻人平均年收入不过3000美元左右,失业率却蹭蹭往上飙,这种时候如果有人拍着胸口说:“来我这,管吃管住还赚钱,比你在家啃老强。”你说有多少人能忍住不动心?   但问题是,这可不是去工地搬砖,也不是送外卖,这是去前线打仗,是真刀真枪的活,根据一些报道统计,俄罗斯雇佣兵在战场上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足6个月,你挣的钱多,但可能还没来得及花,就变成了“追悼金”。   对俄罗斯来说,这不是施舍,是战略。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战线绵延数千公里,兵不够用了。   今年春天才刚刚征召了16万人,但据估算,这批新兵撑死也就顶5个月,兵源枯竭已经成了硬伤。   于是,普京政府干脆把目光放到了“近邻国家”的年轻人身上:中亚国家经济差、就业难、人口年轻,这些人有力气、有胆量,也有现实困境。   更何况,招募外籍兵还有个隐藏好处:便宜,一名本国士兵的年均成本是外籍兵的两倍以上,换句话说,俄罗斯以更低的代价,填补了前线兵力的黑洞,顺带还能拉拢一些“兄弟国家”的人心。   但这份算盘打得再响,也难掩背后的地缘博弈意味,一旦这些中亚国家发现自己的人成批“出口”去打仗,死在异国他乡,难保不会引发国内的政治不满和社会动荡。   家里人盼着他寄钱回来,结果寄回一封阵亡通知书,从外人角度看,这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但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中亚青年并不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在莫斯科的招募点,排队的年轻人脸上写满了“走投无路”的焦虑。   他们不是为理想而战,而是为生存,而俄罗斯,也并不避讳这一点,给钱、给身份、给前线位置,一切都按合同办事,可现实是,战场上你签的是合同,对面打过来的却是实弹。   与此同时,这种大规模吸纳外籍兵员的做法,也引发了联合国的关注,联合国雇佣军问题工作组早在去年就发出警告。   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外包战争”,利用贫困国家的年轻人为自己出力,却让他们承担最高的代价。   这不仅是战争伦理的问题,更是人权问题,当一个国家用经济危机当作“兵源池”,那些被招募的人,究竟是士兵,还是炮灰?   被点名的这些国家,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等,表面上与俄罗斯“关系友好”,但这次事情闹大了,很多政府都开始感到头疼。   一方面,不能得罪俄罗斯,毕竟在地缘上离得太近,经济上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另一方面,自家年轻人被成批送上战争前线,社会舆论早晚要炸锅。   他们既无法禁止俄罗斯的招募活动,又难以公开支持,很多中亚政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鼓励,也不阻拦。   但这种模糊态度,长远来看很可能会变成政治隐患:一旦牺牲人数激增,民众的愤怒情绪就可能被引爆。   更现实的问题是,这些国家的人才本就不多,如今再被“吸走一波”,无论是医生、工程师,还是普通劳工,都会造成社会结构的进一步空心化。   “战斗兄弟会”这个名字听起来挺热血,但背后的逻辑却冷冰冰:俄罗斯需要兵,中亚青年需要饭碗,于是就有了这场“你出命我出钱”的交易。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招募,更不是一次人道援助,它是一场典型的地缘政治博弈,俄罗斯借此解决燃眉之急,中亚国家则被动卷入战争的边缘地带。   而那些被招募的年轻人,可能一开始只是想给家里寄点钱,最后却成了战场上的无名十字架。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6

用户10xxx66

1
2025-09-20 12:29

俄罗斯是真给钱,比乌克兰的空头支票强[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