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障人士的尊重,不应是无底线的“默许”,而应建立在对其真实能力、安全风险及相关群体(如导盲犬)福祉的理性考量之上。 1. 对“挑战”的理性区分:真正值得敬佩的挑战,是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通过科学训练和专业准备去突破边界。但如果将“盲人+导盲犬登泰山”这类明显超出常规能力范围、且缺乏充分安全保障的行为,仅作为制造话题的噱头,本质上并非“励志”,反而可能将自身、导盲犬及潜在救援人员置于风险中,这并非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2. “尊重”的真正含义:尊重残障人士,是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选择权,更应包括提醒他们规避不必要风险的善意。若因“不敢议论”而放任明显不合理的行为,看似是“政治正确”,实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既没有真正关心当事人的安全,也忽视了导盲犬作为工作犬的生理极限(泰山陡峭的台阶、复杂的路况对犬只的体力和关节都是极大考验)。 3. “争议”的本质:公众的议论并非“阻挡”残障人士追求梦想,而是对“借残障标签规避现实考量”的现象表达担忧。真正的社会包容,是为残障人士提供合理的支持(如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帮助他们在安全范围内实现价值,而非对超出常识的风险行为保持沉默。 简言之,对残障人士的支持,从来不是“无条件认同所有行为”,而是帮助他们在“安全”与“合理”的前提下,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才是更务实、也更有温度的尊重。
对残障人士的尊重,不应是无底线的“默许”,而应建立在对其真实能力、安全风险及相关
铁岭小白
2025-09-20 00:39:28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