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俄罗斯用易货贸易换取中国产品,以避免西方制裁。通过两个贸易渠道发现的一笔交易中,中国制造的汽车被用来交换俄罗斯小麦。 西方媒体炸了锅,路透社捅出的消息让不少人坐不住了 —— 俄罗斯正用易货贸易的老办法跟中国做买卖,一笔交易里就用自家小麦换了中国制造的汽车,明摆着是要绕开西方的制裁大网。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背后的门道可不少,说白了就是两个被西方盯着的国家,找到了一条不用美元也能做生意的新路子。 要知道现在俄罗斯的处境有多难,西方把他们踢出 SWIFT 系统,冻结了外汇储备,拿着美元欧元根本没法正常交易。就像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说的,现在俄中近 95% 的贸易都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等于直接把美元晾在了一边。 这种情况下,易货贸易就成了破局的关键。你卖小麦我出汽车,不经过美元结算这一步,西方的金融制裁自然就落了空。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都承认,他们跟中国一直在探讨更便利的结算机制,数字金融和本币结算都是重点方向,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具体到这笔汽车换小麦的交易,其实是供需两头凑成的巧事儿。这两年西方车企从俄罗斯撤退后,中国汽车趁机占了大半江山,2023 年市场份额直接冲到 49%,哈弗、奇瑞这些牌子在当地卖得比欧洲车还火。 2024 年俄罗斯进口中国汽车更是达到 115.8 万辆,比第二大市场墨西哥多了一倍还多。 反观俄罗斯这边,手里最硬的牌就是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他们一家就占了全球市场近 20% 的份额,普京都放话了,今年至少能出口五六千万吨。 中国这边正好需要稳定的粮食来源,去年又放宽了俄罗斯全境小麦的进口限制,等于给这笔交易开了绿灯,这种默契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 有人觉得易货贸易太原始,其实这里面全是学问。俄罗斯缺汽车,中国有产能;中国需要粮食,俄罗斯有富余,这种互补性正好搭上了线。而且不止汽车和小麦,现在能源、矿产、机械设备都能这么换。 就像俄罗斯跟伊朗搞的石油换商品协议,每天从伊朗拿原油,回头给人家送谷物和工业品,中俄之间其实也是这套逻辑,只不过规模更大,涉及的领域更广。 俄罗斯能源多,中国工业品全,你给我石油天然气,我给你汽车家电,一来二去就把贸易的循环给做起来了。最让西方头疼的是,这种贸易模式根本掐不断。 俄罗斯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性价比极高,就算价格被压到 270 美元一吨,照样有国家抢着要。中国汽车呢,不光便宜,还能在俄罗斯建厂本地化生产,西方越是制裁,中国车企的市场份额就越大。 为了让这种贸易能长期做下去,两国在金融上的动作也不少。俄罗斯的 SPFS 支付系统已经有 469 个参与者,其中 115 个来自外国,不少中资银行都加进去了。 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也在俄罗斯落地生根,现在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里的占比已经达到 35%,国家福利基金里更是 60% 都是人民币。 西方当然看不惯这种局面,天天喊着中国在帮俄罗斯规避制裁。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得很明白,中国跟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合作正当合法,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 这话底气在哪儿?看看数据就知道,西方制裁越凶,中俄贸易额涨得越快,2023 年俄罗斯农工企业出口额超 450 亿美元,其中不少都流向了中国。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不是随便喊几句口号就能拆散的。 不过话说回来,易货贸易也不是没有麻烦。小麦和汽车的价值怎么精准对接?物流运输怎么协调?这些都是实际问题。但俄罗斯专家说得透彻,这种方式虽然复杂,却能有效降低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长期来看绝对值得。 现在两国还在探讨数字金融手段,以后可能用数字货币直接结算,连物物交换的麻烦都能省了。俄罗斯网民对这事儿的反应也挺有意思,这种民间的接受度,比任何协议都来得实在。毕竟老百姓不管什么地缘政治,能买到实惠的商品才是硬道理。 这笔汽车换小麦的交易只是个缩影。它背后反映的是,当美元霸权不再万能,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制造,再加上不断完善的金融合作机制,这种搭配让西方的制裁越来越不管用。 或许正如俄罗斯专家预测的,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俄罗斯小麦出口能占到全球四分之一,而中国汽车在俄市场份额可能突破 60%。到那时候,不是谁想制裁就能制裁得了的。 现在看来,卢特尼克们大概还在等着看俄罗斯求饶,就像他们预测印度那样。但中俄这套组合拳下来,别说两个月内 "滑跪",恐怕只会把贸易合作搞得更扎实。 毕竟真金白银的生意摆在那儿,谁会跟市场和利润过不去呢?西方要是还抱着老思维不放,最后可能发现,被边缘化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他们自己那套过时的金融霸权。
为什么全球都在囤积黄金?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黄金啊,绝对是未来中产阶级
【4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