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清华微电子所教授:不要动不动就吹捧中国芯片超越美国,我们的产品还不能满足要

沈言论世界 2025-09-17 11:44:56

快讯!清华微电子所教授:不要动不动就吹捧中国芯片超越美国,我们的产品还不能满足要求,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 刚才看到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魏少军教授,参加央视的采访,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如何从“芯”突破?》。个人认为这样的提示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制造噱头的现象,已经很严重了。   中国芯片产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20%,晶体制造方面达到27%,封测方面更是占到28%的份额,这些成绩值得肯定。   深度求索这类企业着实令人振奋。在缺乏顶尖硬件的条件下,它们凭借算法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模型,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进取精神。   但是看待整体产业格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在最上游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和知识产权核领域占据66%的份额,在逻辑芯片设计领域占到73%,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占到42%。这些高附加值环节的掌控力差异,正是中美芯片产业差距的本质所在。   魏少军教授曾经举过一个很实际的例子,有些地方领导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投资几十个亿建设集成电路厂,但他直言这些资金可能远远不够,后面可能还需要再加个零。   这种直率的表态不是泼冷水,而是希望各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   芯片产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持续创新的领域,不是靠短期突击就能立竿见见的。   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魏教授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观点:与其重复制造“替代版图形处理器”,不如直接为大模型设计专用芯片。   这个思路很有见地,因为图形处理器架构最初是为游戏和图形处理设计的,用来做人工智能训练其实是“临时工”,虽然不是不能用,但绝不是最优选择。   专用人工智能芯片可以在内存带宽、能耗效率、计算优化等方面全面胜出,这也是为什么谷歌、亚马逊等国际巨头都在布局自研芯片的原因。     魏少军教授提醒我们不要动不动就吹捧超越,这种态度是基于对产业规律的尊重。芯片产业需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突破技术难关。   它不像互联网行业那样能够快速迭代,而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育。我们需要更多像魏教授这样的专家,既能看到进步也能指出不足,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坐拥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与消费市场,此等优势堪称得天独厚,在全球范围内无出其右,任何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同比增长14.5%,金额增长9.5%,说明需求还在持续放大。   只要有市场在,就有创新的土壤和迭代的机会。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有技术没市场,技术迟早饿死;有市场没技术,技术迟早长出来。”   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把握好市场需求,中国芯片产业就有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魏教授的观点不是否定我们的成就,而是希望我们在热炒中保持冷静,在欢呼中保持清醒。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中国芯片产业最需要的品质。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工业粮食”,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发展芯片产业不能靠浮夸风,也不能靠大跃进,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和创新。   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需要更多像魏少军教授这样的专家,既能看到进步也能指出不足,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0 阅读:128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