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你是真糊涂啊!北大招了4500名学生,清华招了4000名学生,你福耀科技大学却只招了50名学生!你还怎么挣钱!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当北大、清华每年以四千余人的规模招收新生时,福耀科技大学首届仅招50人的消息,让不少人直呼“曹德旺糊涂”。 曹德旺办这所学校,从一开始就跳出了“办学盈利”的框架。他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投入的100亿,明确规定超半数资金要用于科研与人才培养,且基金会绝不会从学校拿走一分钱。 这种“只投入不索取”的模式,打破了人们对“办校必逐利”的固有印象。 要知道,传统高校的运营常受规模掣肘,学生多了,人均资源自然稀释,而曹德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不追求招生数量,只专注“把每个学生教透”,这种选择,源于他对制造业人才痛点的深刻洞察。 当下中国制造业最缺的,不是会考试的“学霸”,而是能上手解决“卡脖子”难题、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实干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靠“批量培养”出不来。 福耀科技大学的培养模式,处处透着“精准”二字。1位老师带6名学生的师生比,在传统高校几乎是“奢望”,但在这里成了标配。 学生有疑问能随时找到老师深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即时指导,这种“一对一”式的陪伴,让个性化成长有了可能。 更特别的是,学校四成以上空间都是实验室,本科生刚入学就能接触真实的产业项目,海尔、海信等企业甚至提前“预约”学生。 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培养出的学生,不用再经过“岗前培训”就能快速上手。 就连招生,学校也不唯分数论,除了高分考生,还从职业学校选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目的就是打破“学历壁垒”,让真正有实干潜力的人得到机会。 首批50名学生的选择,更印证了这种模式的吸引力。其中不乏能考上顶尖985的高分考生,他们放弃“名校光环”,选择这所刚起步的学校,看重的正是这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密度。 对想深耕制造业的学生来说,能亲手操作尖端设备、参与真实产业项目,比“名校文凭”更能帮他们实现长远价值。 当然,外界的质疑也从未停过:“民办大学的文凭会不会不被认可?”“50人的培养模式能复制吗?” 然而曹德旺对此早有清醒认知,他直言这是一场“教育实验”,但实验的目标很明确: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中国制造业培养“能扛事、会干事”的人才。 其实,教育从来不是“规模竞赛”。从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到现代教育追求的“个性化发展”,核心从来都是“把合适的资源给合适的人”。 曹德旺的“50人选择”,看似“糊涂”,实则是拒绝随波逐流。他不想把学校办成“流水线”,而是要打造成“孵化器”,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被充分挖掘。 福耀科技大学的“50人密码”,本质上是对“教育该是什么样”的一次追问。它告诉我们,办教育不用非得追求“大而全”,“小而精”也能有大作为。 投入教育不用总想着“回本盈利”,专注于人才培养本身,就是对社会最长久的贡献。 曹德旺的“糊涂”,不是不懂商业逻辑,而是比谁都清楚:有些事情,比赚钱更重要,比如为国家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比如为教育探索另一种可能,这份清醒,才是最难得的“明白”。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息来源:“首年8亿元预算,对标斯坦福”,福耀科技大学首届录取50人,录取最高分683分,2025-07-24 14:40·扬子晚报
福耀科技大学:教育改革真“敢玩”!随着福耀科技大学迎新晚会和开学典礼落幕,这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