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激光武器,被沙特 “退回” 了?不少人看到美媒爆料,称沙特指责 “寂静猎手” 存在缺陷,就觉得我们的国货又遭打脸,错了!真相是,美媒兴冲冲扒开这套系统的第一层外壳,结果却被第二层外壳上刻着的 “中国电战,天下第一” 晃花了眼。 “寂静猎手” 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低空激光防空系统,正式代号 LW-30,也是全球首款实战部署的激光防空装备。它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导研发、航天三江集团生产、保利集团负责国际销售,从亮相起就聚焦反制 “低慢小” 目标,像无人机、迫击炮弹这类目标,在它面前很难遁形。 沙特这些年在军事防务上投入不小,主要是长期受无人机威胁,胡塞武装常派无人机骚扰油田、机场等重要设施。传统防空武器比如 “爱国者” 导弹,一枚成本几十万美元,用来打造价几百美元的简易无人机,根本不划算。 所以沙特把目光投向激光武器,“寂静猎手” 也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早在 2022 年,沙特就用 “寂静猎手” 在实战中击落胡塞武装 13 架自杀式无人机,让它成为全球首款有实战成果的激光武器。 之后它表现更亮眼,截至 2025 年累计拦截超 76 架次无人机。2025 年 5 月,在巴基斯坦对抗印度无人机群时,“寂静猎手” 和 LY-80 导弹配合。 48 小时内拦截 77 架印度无人机,包括单价 2000 万美元的 “苍鹭 TP” 改进型,命中率 95%,还创下 25:0 的零战损战绩,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它的实力。 那沙特为啥会说 “寂静猎手” 有缺陷?原来沙特军方反馈,实际使用中这套系统确实暴露了些问题。比如从待机切换到作战模式要好几分钟,战场反应速度慢,应对突发袭击不占优势。 沙特多沙漠,沙尘多,不仅干扰光学跟踪系统、影响目标锁定,还会削弱激光束强度,降低武器效能;而且沙漠温度高,大量能量要给冷却设备,导致激光发射能量不足,有时候击落一架无人机得连续瞄准 15 到 30 分钟,遇到快速移动目标基本没辙。 再加上沙漠多沙丘,对部署位置要求高,位置选不好,武器就发挥不出作用。但大家细想,沙特说的这些问题,是全球激光武器都面临的共同难题,不是 “寂静猎手” 独有的。 就说美国,他们的激光武器项目也卡在功率、集成和冷却这些问题上,迟迟没突破。而且沙特没全盘否定 “寂静猎手”,配套的 JX1101 干扰车实战表现很稳定,大多数无人机还没进入激光射程,就被电子干扰弄得失控坠落。 这说明 “寂静猎手” 的防护体系是有效的,只是在沙漠极端环境下,激光部分性能受了较大影响。更关键的是,沙特指出问题的同时,没说要放弃合作,反而希望中国对激光武器改进升级。 要是真不满意,直接停止合作就行,没必要提升级需求,显然沙特是看到了激光武器的未来潜力,想拿到更适应沙漠环境的先进装备。 再看美媒的操作,就有点 “司马昭之心” 了。中国刚在北京阅兵亮出新款 LY-1 舰载激光武器,参数一公布就震惊全球,功率更高,既能打无人机还能拦反舰导弹,适应性还强。 结果第二天,美国国防博客就引用沙特前军官的话抨击中国激光武器,《新闻周刊》也跟着报道,说中国激光武器沙漠测试失败、沙特的可靠性差。 可他们故意忽略了沙特没退货、还在积极寻求升级合作的事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国就是想借机抹黑中国武器,打压中国军事科技发展。 其实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一直稳步推进,从 “寂静猎手” 到 LY-1 舰载激光武器,每次技术突破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 而且中国也会根据客户反馈改进产品,针对沙特提出的问题,中国工程师已经在新版本里加了防尘涂层、改进冷却技术、缩短瞄准时间,相信升级后的武器会更适应沙特的作战环境,给他们的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所以大家别被美媒的报道忽悠了,我国激光武器不仅在实战中证明了实力,还在不断进步。 在全球军事科技竞争激烈的当下,中国正用自己的智慧在激光武器领域站稳脚跟,沙特和中国的军事装备合作也会继续深化、实现互利共赢。咱们就等着看,未来中国激光武器还能带来哪些惊喜!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把五角大楼改回战争部,中国网友乐了:8年前我们就把军区变战区,省下的钱够造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