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之战100小时#】#如何看待预制菜之争#“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

红星新闻 2025-09-14 23:28:38

【#预制菜之战100小时#】#如何看待预制菜之争#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9月10日16:55,罗永浩在微博写下了这段吐槽,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强硬回应,让这枚“石子”在随后的100个小时里掀起了滔天巨浪:罗永浩的追击、消费者的质疑、餐饮行业大佬对西贝的声援,让西贝站上了风口浪尖,也让预制菜这一议题成为舆论焦点。

一时间,预制菜的定义是什么,预制菜是否意味着不健康等相关讨论铺天盖地。

9月13日深夜,罗永浩宣布“停战”,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不过,对西贝而言,风波并未止息,客流下滑、卫生质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事情发展到现在,公众的关注已经不仅仅是“西贝是否是预制菜”。这场预制菜争议背后,企业与消费者的认知、情感都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一边是餐饮品牌们的顾影自怜,另一边是消费者朴素的诉求:品质卫生的餐品、公开透明的定价,以及被尊重与共情。

当然,罗永浩也好、普通的消费者们也好,对“预制菜”三个字是有恐惧的。与之关联的,似乎都是品质不佳、价格低、不新鲜、难吃等偏见。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范志红也告诉我们,其实预制菜是个中性词汇,有好有坏,不是魔鬼,不是毒药,不是低品质的代名词。但要消费者消除对预制菜的恐惧,主要也是要消除对生产者不当行为的恐惧。

归根结底,我们理解西贝们的“委屈”,但也认为他们在这次危机中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处理问题。

无论罗永浩的出发点是不是“碰瓷”,但就像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跟我们讨论的,贾国龙硬杠罗永浩并不是明智的做法,是非辩论对品牌和销售无益。如果能够花精力在如何推动行业走向透明、诚信和高品质,这或许才是“预制菜”这场全民大讨论,最有价值的意义所在。

0 阅读:4
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

深度、态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