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1日,四野南下途中,一对兄妹站在路口,声音嘶哑地问道:“俺爹叫马尚德,他当年也是红军,他还活着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3月11日,河南确山县的李湾村路口,一对兄妹站在滚滚南下的第四野战军队伍旁,声音嘶哑地不断询问:“俺爹叫马尚德,他当年也是红军,你们认识他吗?他还活着吗?” 马从云和马锦云兄妹已经在这里守了三天,逢人就上前打听父亲下落,他们手里拿着的是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那是父亲马尚德读中学时留下的唯一影像。 兄妹俩的母亲郭凤在1945年病重离世前,从一件棉袄袖子里取出这张珍藏多年的照片,千叮万嘱:“等八路军胜利了,一定要找到你们的父亲”。 全国解放前夕,兄妹俩听说有部队经过确山,便天天守在路口,每当看到穿军装的,他们就上前询问,声音一次比一次嘶哑,希望却一天比一天渺茫。 大多数战士看着照片都摇头表示不认识,有人劝他们:“党的队伍那么大,上哪里找一位战士呢?我们都换了好几茬人了!”听到这话,兄妹俩的心沉了下去。 第四天中午,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兄妹俩身边,车上下来一位首长,拿着照片端详良久,虽然最终摇头表示不认识,却详细记下了“马尚德”这个名字和兄妹俩的姓名住址。 这位首长嘱咐他们:“我们先记下信息,帮你们打听打听,你们先回家等消息,千万别搬家。”这句话重新点燃了兄妹俩心中的希望。 兄妹俩不知道的是,他们寻找的父亲马尚德,早已改名为 杨靖宇,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就连当时记录信息的首长也不知道马尚德就是杨靖宇。 马尚德1929年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工作后,为了不影响家人安全,使用化名进行革命活动,1932年,他接替受伤的同志在吉林组织抗日武装,改名为杨靖宇。 “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杨靖宇带领部队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浴血奋战。 1940年2月23日,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在蒙江县三道崴子被日军包围,饥寒交迫的他独自与敌人周旋数日后英勇牺牲,年仅35岁。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发现胃里只有棉絮、树皮和草根,这个发现连敌人都为之震惊和敬佩。 直到1952年夏天,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在马家门前,来自黑龙江省委的干部冯仲云看着马从云激动地说:“这就是杨司令的儿子,长得挺像!” 兄妹俩这才知道,他们寻找多年的父亲马尚德,就是全国人民敬仰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而父亲已经在12年前为国捐躯。 1953年,兄妹俩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见到了父亲唯一的遗物——浸泡在药液中的头颅,他们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1953年,马从云和马锦云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终于“见”到了父亲,那位被称为“杨靖宇”的民族英雄,他们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头。 寻亲之路画上句号,但马尚德作为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信息来源: 《马尚德与杨靖宇关系》 吉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杨靖宇: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 新华网《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杨靖宇》
抗战中,新四军26团300人深入敌阵,忽被1500日军包围。众人劝团长突围,团长
【3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