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读博士的结局是什么?
懂考博的小锦鲤
2025-09-14 15:01:15
好问题,因为你已经定义的是普通人了。实际上普通人的路径无非这几类:
1,特别识时务者。此种人在读博开始就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庸,博士的内卷,教职的不易,所以努力抱紧老板大腿,出了几篇文章,如果运气好,能够在老板的推荐,到一所211大学任教,也可以在项目的扶持下,在3-5年升为副教授。不过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累的一身病。
2,一般识时务者。此种人不善于来事,也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不可能在学术上有太大前途,博士期间所做的事无非是勉强毕业,和老板的关系也是平平淡淡。毕业后,那里的人安家费,人才引进费用*高,去那里,接着抓紧成家立业,然后佛系搞科研,努力生活。这一类人最终未必能混得很好,但最起码家庭也美满,也算有个稳定的工作。
3,一般不识时务者。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科研水平低,没有什么成果却非要去中大,武大这种科研缅北去卷。结果完不成任务,三年解聘,年龄超过了35岁,几乎没有地方可去,最终运气好,只能去一些西部地区的三线城市,可能还拿不到安家费。甚至不一定有编制。
4,特别不识时务者。读完博,依旧找不到教职,业界去不了,只能去卷博后,博后出站之后年龄超标,大部分学校拒绝,无奈只能去一所四线城市的三流院校,年近35岁,没车没房,没结婚,没孩子,拿着6k左右的收入,整天满嘴学术抱负,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什么叫做识时务,就是认清个人能力,认清行业发展现状,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如果这些都看不清,那就只能把路越走越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