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查理·柯克活着的时候,是个自带流量的牌子;死了,就被当成一张王牌。电视

萌音大酋长 2025-09-13 19:39:02

美国网友:

查理·柯克活着的时候,是个自带流量的牌子;死了,就被当成一张王牌。

电视会把他捧成圣人,募捐邮件会印他的头像,新法律会借他的名头通过。在美国,"殉道"就是政策工具;在以色列,那是谈话素材。想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看他们把谁的棺材抬出来游街就行。

牌子好管,死人更好管。活人可能说错话,死符号不会。公关喜欢静止的遗像——静止,才能随便填东西:安全、秩序、复仇……民调说啥能卖,就填啥。

先哭,再立法,顺序永远不变。守夜活动灯光必须到位,采访要哽咽,短片要把黑历史剪干净,口号得短得能印帽子上,法案要长得没人读。新闻说是疗伤,金主说是趁热,顾问说是包装,游说者说是窗口期——他们就在窗口里塞进所有白天通不过的私货:更多监控、更多豁免、更多"文明"的言论禁令、更多永不日落的钱、更多不叫战争的开战。每件工具都要一个神圣故事,每个神圣故事都要一具尸体。

他们会告诉你:这尸体属于你,这痛苦属于国家;团结就是纪律,纪律就是服从,服从就是投赞成票;谁要追问悲痛被谁变现,谁就是在亵渎死者;提问是残忍,点头才是慈悲。电视负责领诵,主播带头念:他是好人、是勇士、是必需,所以新权力也必需;质疑权力就是质疑他,就是站敌人那边。人就这样成了政策。

以色列会点头——它写了半个剧本,版权另一半也攥在手里。悲剧眨眼变借口,棺材秒成地图,箭头向外,一头指加沙,一头指你住的城市:那里演讲台围着天鹅绒绳,贴着安检标志。顺序永远固定:含泪独白→蜡烛慢镜→"永不再来"口号→其实永远再来→只是换个人种、换块地方。关键是垄断"痛",再把痛换成授权。

接下来你会看到:基金会、奖学金、体育场祷告、两党联名的委员会(谁反对谁怪物)。它私下开会,公开宣布;公众要细节,它就喊"给哀者留尊严"。上次也是这样:名字刻成法条,法条刻进生活,说是临时,结果永久;说是只针对极少数,结果人人有份。日落条款永远会再日出,他们管这叫正义——正义就是杠杆,团结就是闭嘴,领导就是控制。桌下交易的手不停,桌上音乐要响,别误把悼词当免死金牌,别误把葬礼进行曲当出征鼓,别误把肖像当真理——肖像只证明活人要利用死人。他们要你的同意、你的恐惧、你的授权,好干他们早就想干的事。

所以,问那些被禁止的问题:谁写剧本、谁出钱、谁拿合同、谁拿旗帜;谁把悲痛变成固定预算;谁决定哪种血算血、哪种血算背景噪音;哪种死算"文明自卫",哪种死算"误炸";哪种哭声被放大,哪种被静音。最悲哀的不是人走了,是系统知道怎么把缺席当燃料——它有炉子,以震惊为食,以确定为燃料,排出越过边界、钻进你卧室的政策,把灰烬留在你以为早已巩固的权利上。

拒绝把好奇当亵渎,拒绝把良心当叛国,拒绝用邻居的命换自己安全幻觉。

想哭就哭,但像人一样哭,别像焦点小组那样哭;为活着的人守夜,因为他们的未来总在摄像机抵达时第一个被卖掉。

在美国,殉道是政策工具;在以色列,是谈话要点;在两者,都是市场。市场喜欢可预测,而没有什么比"游行→投票→军火"更稳。

想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

看他们把谁的棺材抬出来,看谁拿麦克风站旁边,看事后谁在法案上签字,看蜡烛灭得多快。

牌子好管,尸体更好管——拒绝被管,拒绝变容易。

你复活不了死者,但可以抵制那套利用他们的剧本。

0 阅读:3
萌音大酋长

萌音大酋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