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害怕冲突。
于是常常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和谐而选择隐忍和妥协。但隐忍妥协,看似是维护和谐的 好办法,实则是为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
一位妈妈跟我分享过她的经历。周末辛辛苦苦做了一大家子的饭,本来期盼着家人可以主动分担洗碗,让自己休息下,结果饭吃完了就是没人动手。最后,她不情不愿地洗了碗,过程中很憋屈摔摔打打,对家人也没好脸色,家人却觉得她莫名其妙,不可理喻。其实,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我们往往一边默默付出,一边在内心积攒委屈,最终却既伤害了自己的身心,又让彼此关系变得疏远。
《毛泽东选集》里说到:“要敢于冲突,善于和解,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我发现伟人的思想真的不同凡响,这句话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最近对《毛选》很感兴趣,网友说遇事不决翻毛选,我还买了一些经典语录卡片回来。
这里所说的 “冲突”,并非是无端的争吵与冲突,而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我理解的“敢于冲突”是指敢于直面问题,坦诚地表达内心的委屈与期望。
而善于和解则是在表达之后,双方通过相互理解、共同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关系的缓和与修复。
夫妻相处,不能因为畏惧矛盾而选择一味隐忍。如果一方长期承担家务,心中虽有不满却从不言说,日积月累,负面情绪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勇敢地与对方沟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辛苦以及对分担家务的期望,看似是引发了 “冲突”,但只要双方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便能达成和解,使夫妻关系在相互理解中更加稳固。
否则,长期的隐忍一旦爆发,对关系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隐忍付出害人害己。要么看见自己的情绪,安抚好自己,心甘情愿地去付出;要么坦诚表达需求,拒绝过度承担。
多付出本身并没有问题,只要是心甘情愿、发心利他而非出于索取目的,就不会伤害关系和自己。
但如果带着用妥协来换取体谅和更多爱的心态去付出,那就优先满足自己。
否则,付出了不仅没人感激,自己还会滋生许多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