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当摄政王的时候,索尼,鳌拜等牛人都在干什么? 在多尔衮掌权的岁月里,索尼

佳佳说史 2025-09-12 09:59:21

多尔衮当摄政王的时候,索尼,鳌拜等牛人都在干什么?

在多尔衮掌权的岁月里,索尼和鳌拜这些后来的风云人物,正经历着人生的蛰伏期。这些两黄旗出身的猛将,就像被关进笼子的老虎,空有一身本事却无处施展。 索尼当时干的活叫"守陵官",听着体面实则憋屈。皇太极刚去世那会儿,他带着两黄旗将领在崇政殿前拔刀相逼,硬是护着六岁的福临坐上龙椅。多尔衮表面夸他"忠勇可嘉",转头就找个由头把他打发到沈阳看守皇陵。 每天的工作就是带着百十个兵丁巡查坟圈子,修补围墙上的破洞,清扫落叶杂草。最远的活动范围不过昭陵外三里地的柳树林,连进城吃顿酒都要打报告。索尼在这冷板凳上一坐就是五年,直到多尔衮去世才重回权力中心。 鳌拜的处境更尴尬。这位镶黄旗第一猛将,松锦大战时带着敢死队冲垮明军防线,缴获的粮草堆成山。可清军入关这等大事,多尔衮偏把他留在沈阳看仓库。等北京城都打下来了,才给他个"护军统领"的虚衔,名义上管着皇宫守卫,实际连紫禁城巡逻路线都插不上手。最窝火的是顺治大婚那年,鳌拜主动请缨操办仪仗,多尔衮却让正白旗的冷僧机负责,只派他在午门外数马车。 有个叫谭泰的倒是混得风生水起。这人原本是皇太极的亲信,多尔衮刚上位就忙着攀关系,把自己亲妹妹送给摄政王当侧福晋。靠着这层裙带关系,谭泰从管粮草的小官直升到吏部尚书,专门负责官员任免。八旗子弟想谋个差事,都得往他府上送貂皮人参。最风光时,谭泰的马车在长安街上能横着走,九门提督见了他都要下马行礼。 最惨的是图赖。这位开国功臣费英东的儿子,带着镶黄旗精锐入川打张献忠。多尔衮明面上给他三万人马,暗地里却断了粮草供应。大军走到西充凤凰山,前有张献忠的伏兵,后无援军接应。图赖带着亲兵连冲七次都没撕开口子,最后被火铳打成了筛子。消息传回北京,多尔衮还假惺惺给他追封了个"昭勋公",转头就把镶黄旗的兵马拆散分给了正白旗。 这些两黄旗的汉子们也没闲着。索尼在昭陵偷偷训练了三百死士,白天扮成扫墓的杂役,晚上在松树林里练刀法。鳌拜借着查夜的名义,把皇宫各个岗哨摸得门清,连神武门值夜太监爱喝什么酒都记在本子上。他们像冬眠的熊瞎子,表面上老老实实,暗地里把多尔衮的破事记得一清二楚——比如摄政王府比皇宫还气派,多尔衮出门用皇帝仪仗,这些账本后来都成了扳倒他的铁证。 最绝的是顺治七年冬天,多尔衮在喀喇城打猎猝死。消息刚到沈阳,索尼立刻带着守陵兵连夜奔袭六百里,五天五夜就跑回北京城。鳌拜更绝,提前把镶黄旗旧部安插在九门,多尔衮的棺材刚进朝阳门,他就带人把正白旗的兵器库给端了。这些憋了七八年的老将,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把多尔衮的党羽冲得七零八落。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驾崩。鳌拜脑门磕在青砖上"咚咚"响,心里却像揣了团火——等了二十年,总算熬出头了。四大辅臣排座次,索尼居首、苏克萨哈第二、遏必隆第三,鳌拜排老末。可老索尼七十多岁走路都打晃,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出身遭人恨,遏必隆又是个没主意的。 鳌拜瞅准机会,头个月就办了件大事。他带着镶黄旗兵丁,连夜把正白旗圈占的四百顷好地全给夺了回来,分给当年被多尔衮欺负的两黄旗老弟兄。这事办得痛快,连孝庄太后都夸他"不忘旧主"。 康熙四年开春,索尼病得起不来炕。鳌拜天天往乾清宫跑,揣着各部的折子找小皇帝盖印。 等索尼咽了气,鳌拜彻底放开了手脚。他先把苏克萨哈的亲信,钦天监的洋人汤若望抓进大牢,扣了个"妖言惑众"的罪名。刑部大牢里,鳌拜亲自提审,把当年苏克萨哈给多尔衮当差的黑料全抖落出来。苏克萨哈吓得跑到景山孝陵前哭先帝,没过半月,苏克萨哈就在家里"暴病身亡"。 收拾完两个老的,鳌拜开始往六部塞自己人。他侄儿穆里玛当上兵部尚书,把绿营的将官换了个遍;门生班布尔善管着户部,国库银子跟自家钱匣子似的。有次御史吴正治上折子说黄河决口,话里话外暗指鳌拜党羽贪墨修河款。第二天早朝,鳌拜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折子摔在吴正治脸上,吓得吴御史当场尿了裤子。 康熙六年,十四岁的皇帝要亲政。鳌拜在乾清宫门口拦着不让撤帘,后来还是孝庄太后出面,说让皇帝先练着理政,大事还得辅臣把关。打那以后,递到养心殿的折子都得先过鳌拜的眼。 鳌拜看中直隶三万顷肥田,非要拿镶黄旗的薄地跟正白旗换。二十多个御史联名反对,鳌拜直接在午门外摆开阵仗。他让镶黄旗的戈什哈扛着锄头铁锹站成排,自己坐在太师椅上啃着羊腿发话:"谁拦着换地,先从我镶黄旗儿郎身上踏过去!"吓得那帮文官屁滚尿流地散了。 到康熙八年,鳌拜的党羽遍布朝野。九门提督是他把兄弟,内务府总管是他干儿子,连宫里端茶倒水的小太监见了他都打千儿。不过鳌拜忘了个理儿——皇上终究是皇上。那年五月十六,康熙传旨说养心殿新进了暹罗贡象,请鳌拜单独来看稀奇。鳌拜大摇大摆进了殿,突然窜出十几个布库少年,抱腿的抱腿,锁喉的锁喉,把他按在地上捆成了粽子。后来查抄鳌拜家产,光金叶子就拉出来三十马车,地契摞起来比太和殿的台阶还高。

0 阅读:1105
佳佳说史

佳佳说史

欢迎大家关注我啊,每天带大家了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