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年,年羹尧得知消息自己将被问斩,索性将已经怀有身孕的小妾送给了一个落魄秀才,并特意叮嘱孩子出生之后要姓“生”。秀才本有疑问,听了年羹尧的一番话后,立刻下跪叩首,随后带着小妾离开了 年羹尧出生在1679年,祖籍安徽怀远,后来家族迁到辽东广宁,属于汉军镶白旗。他家本来姓严,后来改成年,祖上在明朝有过户部尚书年富这样的人物。年羹尧从小读书,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当检讨。康熙四十八年升到四川巡抚,康熙五十七年署理川陕总督。康熙六十一年,他当抚远大将军,带兵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立下大功。雍正元年升一等公,雍正二年加太保衔。那时候他权势大,管着西北军政事宜,手下官员都得听他的。 雍正三年开始,有人弹劾他,他从杭州将军贬到闲散章京。雍正四年列出92条罪状,罪名包括僭越骄横、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他在狱中服毒自尽,死时47岁。长子年富斩首,15岁以上儿子斩决,15岁以下儿子充军黑龙江,妻妾女儿赏赐给包衣奴才当妾,兄弟父亲免死但革职。年羹尧一生从书生到将军,帮雍正稳固江山,但因为太张扬,得罪皇帝,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年羹尧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安排怀孕小妾的事。那时候小妾在杭州,肚子里的孩子还没生,朝廷不知道这个消息。他选了个落魄秀才,此人以前受过年羹尧资助,穷得揭不开锅,现在没官没职,最安全。他把小妾送给秀才,叮嘱孩子出生后姓“生”。这个“生”字不是随便选的,年字去掉横就成生,藏着血脉的意思。秀才有疑问,年羹尧解释一番,秀才下跪叩首,答应下来。 年羹尧安排得仔细,秀才带着小妾迁到江都,认秀才为义父,抚养孩子长大。他还给了几口箱子,里面装银锭、田契、金器,当作抚养的钱。秀才接下这个任务,带着小妾离开。年羹尧这么做,是因为长子年富、次子年盛早被盯上,全家牵连,年家子嗣一个不剩。他不想赌皇帝的仁慈,觉得功臣下场就是这样,得自己留条路。 年羹尧在牢里处理这事,牢房条件差,但他冷静安排。秀才进门时衣衫破旧,年羹尧直接说起问斩的事。秀才听后没出声,年羹尧指出小妾,让秀才回忆从前恩情。秀才点头,年羹尧递玉佩,解释姓生的事。秀才听明白后跪地叩头,年羹尧扶起他,递箱子。秀才抱箱子,带小妾走人。年羹尧目送他们离开,坐回原处。 这个安排细致,江都有生姓人家,不显眼,人多查起来难。年羹尧临终前把事定好,不落泪,就这样办了。秀才执行计划,名义上夫妻,实际主仆关系。小妾没再嫁,秀才守承诺。 两年后,扬州村里多了生姓人家。孩子出生姓生,秀才当义父,日夜教导。小妾守着,名义夫妻不碰面。孩子十岁会读书写字,夜里点灯练字。十一岁,小妾放玉在枕下,刻“生年不忘”。孩子懂了意思,长大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家庙供空牌位,清明烧纸行礼,不让外人问。 年羹尧尸骨无存,不入祠堂,没墓,名字成禁忌。生姓传下去,隐瞒旧事,祖训宁失言不泄名。民国初年,扬州生家族谱多一页,写始祖讳不详,年庚藏匿,不敢说。口述资料留模糊记忆,大清时皇亲后代隐姓埋名留血脉。 生家子孙迁江都周边,耕田读书,避官府。清明家族聚,焚纸烟绕牌位。老人讲祖训,只说留香火是胜。改姓不只躲避,还是一种反抗,在权力面前留血脉就算成功。年羹尧自作自受,步子太大踩龙须,但托孤是真,为续香火挣扎。 年羹尧案子牵扯权力清洗,他知道太多,夺嫡时帮雍正,西北平乱也出力。但得意忘形,先看圣旨再下诏,触皇帝忌讳。赐死留体面,但家破。秀才守诺,一辈子假身份真承诺。 年羹尧生于官宦家,父年遐龄任湖广巡抚,祖父年仲隆知州。他康熙四十二年散馆,任检讨,四十四年出考官,四十七年升侍讲学士,四十八年任内阁学士,抬镶黄旗,去四川巡抚。巡视地方,管政务,康熙五十七年升总督,兼巡抚,康熙六十年总督川陕。 康熙六十一年入藏平叛,康熙赐金册,雍正元年封三等公,授太保,十月抚远大将军,征青海罗卜藏丹津。雍正二年平青海,升一等公,加太保。雍正三年弹劾,贬杭州将军,又降闲散章京。雍正四年92款罪,僭越贪黩残忍,狱中服毒,四十七岁。
1725年,年羹尧得知消息自己将被问斩,索性将已经怀有身孕的小妾送给了一个落魄秀
混沌于浮云
2025-09-11 18:45: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