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新任驻藏大臣傅清到达拉萨,藏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借口准噶尔人将发兵进攻,聚兵两千谋反,傅清立即向清廷奏报,但珠尔墨特那木礼勒已下令封锁线路,乾隆帝的谕旨被阻,未能送达。 傅清出身满洲镶黄旗富察氏,是李荣保次子,早年从蓝翎侍卫起步。雍正二年他升至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乾隆五年任天津总兵,九年出任驻藏副都统,十四年授都统衔并任命为驻藏大臣。次年他从北京出发,经长途跋涉抵达拉萨,负责监督西藏事务。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生于西藏江孜,是颇罗鼐次子,乾隆四年因父平定阿尔布巴乱获封头等台吉。乾隆十二年父亡后,他袭郡王衔,总理西藏政务,但性情乖戾,常与达赖不合,还拒绝达赖为其父诵经,并在驻藏大臣面前争执。乾隆帝在北京处理多起边疆事宜,对西藏动向格外留意,乾隆十四年闻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与达赖有隙,便恢复驻藏大臣为二员,派傅清与拉布敦监视。岳钟琪生于康熙年间,字东美,籍贯凉州,早年随军征战西北。康熙五十八年他率兵入川平定准噶尔侵扰西藏,收复理塘,击败叛军。雍正二年参与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封三等公。乾隆十五年已六十四岁,他奉命再出康定,屯兵打箭炉。 这些人物的背景交织出西藏事务的复杂性。傅清作为清廷派驻官员,职责在于维持地方稳定,但他面对的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并非易与之辈。此人上台后排斥异己,任用亲信,还干涉宗教事务,与七世达赖关系恶化。乾隆帝通过上谕和驻藏大臣加强管控,但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的举动已显示出不服管辖的迹象。岳钟琪的军事经验则为后续平叛提供了支撑,他以往在西北的战绩证明了其能力。整体看,清廷对西藏的治理依赖于这些官员的协调,但地方势力的野心往往成为隐患。 傅清于1750年抵达拉萨后,察觉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举动异常。此人借口准噶尔部即将进犯西藏,集结两千士兵意图谋反。傅清立即书写奏折上报清廷,描述其集兵意图。珠尔墨特那木札勒获悉后,下令封锁通往内地的道路,阻拦信件。乾隆帝接到初步报告,批复谕旨命傅清严加处置,但谕旨途中被截,无法送达。傅清见形势紧迫,以宣读皇帝诏书为名,召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到驻藏大臣衙署。此人带随从数人前来,傅清挥刀将其斩首,并杀死其随从四五人。其党羽卓尼罗卜藏札什趁乱逃脱,召集同党围攻衙署。清军力量悬殊,傅清受伤后自刎,主事第塔尔、参将黄元龙亦自尽,四十九名士兵和七十七名商民遇害。 这个事件暴露了西藏地方势力的不稳。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的叛乱并非突发,他此前已袭占阿里,杀害兄长珠尔默特策布登,并联络准噶尔寻求支持。傅清的举动虽果断,但也反映出驻藏大臣在无大军支持下的孤立。乾隆帝的谕旨被阻,显示通信线路的脆弱性。这场冲突直接导致清廷调整政策,加强对西藏的控制。 同年,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屯驻打箭炉,会同副都统班第率清军进拉萨。部队逮捕德什奈等十四人,二十五日以聚众作乱、杀害大臣、劫夺库银罪名处死卓尼罗卜藏札什等叛首。乾隆帝下令废除藏王设置,西藏重要事务由噶伦请示驻藏大臣。此后,七世达赖掌政,驻藏大臣地位提升,清军驻防拉萨,中央对西藏的管理更为直接。 平叛后的处理巩固了清廷权威。岳钟琪的出兵确保了叛乱的快速镇压,他与策楞的配合体现了清军在边疆的协调能力。乾隆帝的诏令通过十三条善后章程,废除郡王头衔,由驻藏大臣协同达赖和班禅管理事务。这避免了地方贵族独揽大权的风险,奠定了后续稳定的基础。 傅清的结局是追封一等伯,谥襄烈,入贤良祠和昭忠祠。拉布敦亦获追封。珠尔墨特那木札勒被杀,其叛乱被定性为悖乱。岳钟琪继续征战,直至1754年病逝。乾隆帝通过此事件反思对藏人加恩过重,强化中央管控。
1750年,新任驻藏大臣傅清到达拉萨,藏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借口准噶尔人将发兵进攻
混沌于浮云
2025-09-11 18:45: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