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话题挺有意思,一位澳大利亚智库专家在看完中国九三阅兵后坦言,“中国军队早

梅梅谈世界 2025-09-10 11:38:10

最近有个话题挺有意思,一位澳大利亚智库专家在看完中国九三阅兵后坦言,“中国军队早已不是西方军事技术的追随者,而是引领者和创新者”。   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军事技术“只会模仿、不会创造”的刻板印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斗机、现代级驱逐舰等装备,西方就常说中国“只会仿制”。但很多人忽略的是,中国在那之后快速构建了自主科研体系。   真正转折点大概是从歼-20隐形战斗机公开亮相开始的。这款战机不仅外观上看不出直接仿制痕迹,气动设计和航电系统也完全是另一条技术路线。   当时还有西方评论硬说“歼-20抄袭了美国F-22和F-35”,可仔细对比就知道,两者进气道设计、机身布局、雷达孔径配置完全不同。   后来055型驱逐舰下水,076型两栖攻击舰曝光,这些装备一亮相就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它们的设计理念甚至比西方同类装备更超前。   但即便如此,西方一些媒体和专家仍然嘴硬。有的说“中国只是把别人的技术拼凑在一起”,有的称“这些装备没经过实战检验,不算真创新”。   这种评论背后,除了惯性思维,或许还有些不愿接受现实的心理。毕竟几十年来西方一直占据军事技术话语权,突然有人闯进来并且还走在前面,一时难以适应也是正常反应。   然而九三阅兵让这种争论失去了意义。这次展示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全球首次公开亮相,根本找不到可对照的国外原型。   比如某型高空高速无人机、某新型超音速导弹,其气动外形和作战概念都与现有装备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些武器不是单一存在,而是成体系亮相。   从指挥控制系统到单兵装备,从战略打击力量到战场支援单元,全部呈现出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在某一个点上的突破,而是整体军事科技树的长成。   有意思的是,西方这次沉默之后,开始有一些理性声音出现。比如英国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就发文承认,中国在部分领域已经形成“非对称优势”。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则指出,中国军事创新模式是“体系化突破”,而不是单个武器领先。这种评价比过去的“抄袭论”客观多了。   其实看看历史就知道,技术转移从来都是双向的。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传到欧洲后被发展成现代火炮;指南针也是中国原创,西方用它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现在轮到东方再次发力,也不算什么意外。   回过头来看那位澳大利亚专家的评价,确实点出了关键。中国军队不再追随别人,不是因为不愿意学习,而是因为已经走在没有参照物的道路上。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上,更体现在作战理念、军队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等方方面面。未来或许还会有质疑的声音,但事实胜于雄辩。 下一次中国再公开新装备时,西方舆论可能不会再急着“找亲戚”,而是会认真研究这些装备背后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径。   这对全球军事技术发展来说倒是件好事,毕竟竞争推动进步,多样性促进创新。 参考资料:美欧媒体广泛报道纪念大会 关注中国军事科技发展 2025-09-06 07:45·新重庆-重庆日报

0 阅读:255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