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退出“金砖”,要么接受制裁,美摊牌给印度二选一,逼迫印度离开中俄,考验莫迪的时候到了。 2025年8月底,美国突然对印度开火,对其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一边打出“贸易战大棒”,一边甩出“外交通牒”。 白宫的潜台词很清楚,你要么退出金砖,跟中俄划清界限,要么就准备承受美国的惩罚。 从俄油赚大钱到化肥靠中国救急,美国这回是看穿了印度的“左右逢源”,直接逼莫迪表态,别再脚踏两条船。 美国摊牌,印度“多向结盟”走到尽头? 长期以来,印度靠一套“多向结盟”策略,一边跟美搞技术合作,一边从俄买军火,再从中国赚便宜货物和关键材料,玩得风生水起。 谁都不得罪,谁都沾好处,但从2024年开始,这种平衡越来越难维护。 一方面,中俄走近,金砖扩容,印度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尤其是“去美元化”的金融合作,让华盛顿感到威胁加剧,另一方面,印度在俄乌冲突中明面中立,实则“暗送秋波”,买俄油、转售欧盟、甚至疑似出口军用材料。 这种“脚踩三条船”的玩法,终于让特朗普政府忍无可忍。 2025年8月27日,美国正式对印度出口商品加征50%关税,涵盖纺织、软件服务、化学制品等多个行业。 《华尔街日报》称此举将波及近18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让印度成为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不是普通的贸易战,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施压。 美方的态度不难解读,特朗普政府的底牌摆得明明白白,要么退出金砖,站队西方,要么接受制裁,自己承担后果。 美国商务部长甚至表示,“印度必须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这番话背后是清晰的战略逻辑,短期而言,美国想惩罚印度“帮衬”俄罗斯,长期来看,更想拆散“中俄印”可能形成的地缘政治三角,将印度牢牢拴在“印太战略”的战车上,孤立中国,遏制金砖国家的凝聚力。 除了关税,美国还向印度施压,要求其停止与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合作,并全面退出金砖“去美元化”机制。 这不仅切断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联系,更是试图斩断其在新兴多边平台上的“存在感”。 问题是,印度真能轻易割舍中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莫迪政府对中国的依赖,远比外界想象得更深,2025年上半年,中国向印度提供了200万吨化肥,缓解了其农业危机,两国还在稀土开发、基础设施设备方面展开合作。 对一个仍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来说,这些都是“救命稻草”。 再看俄罗斯,印度每个月从俄购买上百万桶原油,经过本国炼厂加工后转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更别提印度军队近七成装备依赖俄罗斯体系,短期内根本无从替代,断了这条线,不止是钱的问题,还是国防安全的命门。 至于金砖机制,对印度来说更像是一个“外交超级舞台”,在这里,印度不再是“第三世界的孩子”,而是“全球南方”的领袖之一,放弃这个平台,等于自废一臂。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莫迪没有正面硬刚,但也没有低头。 8月底至9月初,他专程出访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并与中俄领导人举行闭门会谈。 虽然会后声明没有透露实质内容,但这一动作本身就是态度,印度不会轻易背弃中俄。 在9月6日的记者会上,莫迪一边表示“印美关系积极”,一边又强调“与中俄的合作符合印度国家利益”。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实则是印度惯用的“战略模糊”,不清晰表态,争取空间和时间,给各方都留余地。 这种策略背后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如果现在彻底倒向美国,不仅经济代价巨大,还将激起国内民族主义反弹,莫迪政府面临连任压力,根本承受不起。 从目前局势看,印度眼前的选择并不多,如果继续拖延,嘴上安抚美国,行动上保留与中俄的合作,短期内可能稳住局面,但美国的下一波制裁可能更重,谈判筹码会越来越少。 如果在某些领域做出妥协,比如减少对俄军贸合作,换取美国减税或技术支持,也许能暂时缓解压力,但恐怕难以满足特朗普“退出金砖”的硬性要求。 最糟糕的情况是,印度彻底倒向美国,这意味着告别俄制装备体系、承担更高能源成本,还要放弃在“全球南方”中的领导地位。 这种“换队”操作,看似获得美方支持,实则是饮鸩止渴,谁逼谁?印度的算盘,美国的焦虑,表面看,是美国逼印度选边,但从深层次讲,其实是印度的“多向结盟”让美国感到不安。 过去十年,美国对印度投入巨大,从军事合作到技术转让,再到四方安全对话(QUAD),几乎是“扶上马送一程”。 可到头来,印度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中立”,甚至从俄乌冲突中获利,这让华盛顿无法容忍。 信息来源:莫迪回应特朗普称印度倒向中国 :印美关系积极——2025-09-06 19:53·澎湃新闻
被川普夸了两句后,印度立马拒绝金砖峰会邀请,却被下一幕彻底破防这几天美印关系
【33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