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埃及等全球文字看中文的优越性(3):象形文字的字母化,我想通了,很有意思
中国人有独特的文字感觉,对全球字母化文字的特性不太明白,值得介绍。
全球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是公元前3200年前的楔形文字,没多久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也成熟了。成熟特征是,能够完整记录语言,这真不容易。上古中国人很长时间搞不定。
记录语言要表意和表音。现代人说的话能直接记录成文字,念出来还原。这其实很不容易,有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按现在的理解,人的发音分为元音(Vowel)和辅音(Consonant)。人发出一个完整音节,要么是单元音的V,要么是CV结构,C跟个V。普通话10个元音22辅音,日语5元音15辅音,发音明显简单些。人类语言一般是元音5-14个,辅音18-30个。也偏离异常的,如粤语16元音19个辅音,元音很多。有的小岛语言,只有3个元音。也有些只有几个辅音的小语种,或者多达70个以上辅音的。
马后炮分析,把元音辅音用字母代表,不就完成了语言文字化的任务?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就主持搞了训民正音,元音“ㅏ、ㅑ、ㅓ、ㅕ、ㅗ、ㅛ、ㅜ、ㅠ、ㅡ、ㅣ”和辅音字母“ㄱ、ㄴ、ㄷ、ㄹ、ㅁ、ㅂ、ㅅ、ㅇ、ㅈ、ㅊ、ㅋ、ㅌ、ㅍ、ㅎ”发明出来,再借鉴汉字搞立体组合,而非线性排列。技术性评估,朝鲜这发明有意思,有简洁科学设计的味道,一次性端出全新完整体系。
但没这么简单,人类语言非常复杂。例如普通话能拼音化,各地方言怎么拼音化?多种发音古里古怪,没法搞,有不少失败案例。只有非常标准或简单的语言,可以这样拼音化。实际上,人们对同一段文字的发音非常不同,跑外国会发现英语听不懂,只有中国人的英语听上去傻傻的,很不自然地标准化了。普通话实际是标准化出来的。
上古人类,开始发明符号与文字的时候,很难想到把声音分成元音辅音。全球各地自然倾向都是表意符号。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甲骨文都这样,没完整体系的时候,先画出太阳、月亮之类的符号。符号一看就知道是啥,然后越加越多。社会活动复杂了,多代人接力搞符号发明,多个文明搞到了几百个、上千个象形符号。
等符号数量足够,就有可能开发“成熟文字体系”了。假设我们是上古原始人,手头有几百个有意义的符号,大王让发明个文字体系,个人猜测可能是在几年、或十几年时间内突然完成的。 这是我的顿悟,成熟文字体系不是几百年慢慢“迭代”出来的,而是几百年积累符号,聪明人一下弄出来的。上古帝王真有这个需求,让手下聪明人想招。
中国传说是黄帝让仓颉造字,符合人类历史自然轨迹。故事说,仓颉是黄帝的左史官,专职记录部落事务。他受鸟兽足迹启发,把各种事物的形象画成符号,搞了象形文字,黄帝认可推广。这事基本对,但肯定不是仓颉一个人发明,要多代人不断加。仓颉是创造了成熟文字体系,让这些符号能记录人说活。
最早干这事还留下了硬证据的,是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他们怎么从几百个象形文字,上升到“成熟文字体系”的?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我想明白了。
苏美尔、古埃及的聪明人,手头有几百个象形符号了。他们平时用这些符号,一开始只是画出来,但自然也会念。如古埃及人教小孩说,这个“☉”念“Ra”,意思是太阳;这个“☽”念“Ja”,意思是月亮;这个“𓀀”念"S",意思是人。大部分象形符是好几个音组合,但有几十个、上百个符号正好是一个“音节”(Syllabic),简单发音,是V或者CV结构的。有时两个音节符号发音相同,但图案不同,不是元音辅音互不相同的概念。
苏美尔大王、古埃及法老,让聪明人发明文字体系,说象形文字一直加不是办法,得升华了。聪明人顿悟了,手头的“音节文字”够用了!选出二十多个音节符号,已经能覆盖了平时说话的全部发音!
古埃及人在公元3000年的时候,找出了24个音节文字符号,代表了当地语言发出的辅音。这些符号就如图中所示,一共24个,图里英文26个后人对应过去的,有重复。要注意,古埃及人不是要发明字母表,不是!
古埃及的“仓颉”对法老说,“大王,文字体系搞出来了!”,可以用这些符号完整记录咱说的话。“埃仓颉”选择忽略元音,简单处理。人们说的话,把辅音记录下来就行。人们看文字念的时候,会加上合适的元音。
苏美尔、古埃及文字体系,瞬间就突变出来了。是混合的,还有好几百个象形符号,仍然用,甚至还发明新的加进来,但占比减小。20来个音节符号,既是象形的,也是音节的,这些特殊化了,在文字中占比越来越多。它们可以表示复杂的意思,记录发音就行。体系出来,词语迅速大扩张,象形阶段过去了。
一些词语,如某法老的名字,不可能发明一个象形符号来表示,只能用音节符号组合! 这就是商博良看“王名圈”里的法老名,发现的秘密!法老的名字,公元3000年前的法老,就是字母化的!我真想通了。
但中国没有走上这个音节符号字母化的道路,而是特立独行至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