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商量了,中方弃用美国港口,罚单已发往特朗普,最高增 78%。洛杉矶港的起重机最近闲得发慌。曾经 24 小时连轴转的码头,如今半数设备停在原地晒太阳。 太平洋对岸的新加坡港却忙得热火朝天,中国货轮排着队进港,卸货的节奏比往常快了三成。这鲜明的对比,全因特朗普政府那个号称 “史上最贵” 的港口收费新政。 还有一个月,也就是 10 月 14 日,美国就要对停靠的中国船只下手了。每吨 50 美元的费用只是开始,三年后要涨到 140 美元。单次停靠最高 150 万美元,频繁往来的船只累计费用能飙到 350 万美元。这算盘打得,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响。 特朗普想靠这招重振美国造船业,可全球船队里美国船只剩 80 保障基本运力都难,更别说抢中国的生意了。中国造船业拿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订单,这差距哪是一纸命令能追上的? 政策刚露头,美国自己人先炸了锅。今年 3 月的听证会上会场上,煤炭商、农场主、零售商代表坐满了屋子。300 多个行业联名反对,说这政策纯属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道理很简单,现在全球航运九成以上的船要么是中国造,要么跟中国船厂有关系。真要严格执行,美国超市货架就得空一半。可特朗普政府铁了心要干,中国企业只能用脚投票。 中远海运上半年就悄悄启动了 “运力大挪移”。从美国航线撤下来的船,转头就扎进了亚洲、非洲和拉美市场。数据不会说谎,中国大陆航线业务涨了 9.5%,亚洲内部航线增了 5.2%,其他国际航线更猛,直接跳涨 11.9%。 原先跑洛杉矶的货轮,现在改道新加坡、鹿特丹这些港口。船上的集装箱没少装,只是卸货的港口换了地方。 中国航运企业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单打独斗。中远海运所在的 “海洋联盟” 里,法国达飞轮船开始在美国航线多派欧洲造的船。另一头的 “Premier 联盟” 更绝,直接把一条航线拆成两条,就为了把 10 艘中国造的船抽出来。全球航运巨头用这种商业重组的方式,给美国的歧视性政策来了个软抵抗。 特朗普想要的 “罚单” 没能伤到中国企业,反而先砸在了美国自己脚上。穆迪公司已经把美国港口的展望调成了负面,预测货运量要跌 7% 到 12%。洛杉矶县经济发展公司更悲观,说当地可能要损失 5000 亿美元收入,200 万相关岗位悬了。 最尴尬的是美国 LNG 出口商,政府要求他们用美国造的船运货,可国内根本没这产能。现在只能偷偷找中国船厂订船,还得瞒着政府换个公司名字。 中国商务部早就把话说透了。发言人何亚东年初就警告,这政策只会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最后让美国消费者买单。现在超市里的进口商品价格已经开始往上跳,美国老百姓结账时骂的不是中国,而是特朗普的 “好政策”。 中国企业的航线调整可不是临时起意。中远海运的中期报告里写得明白,要 “专注拓展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泰国、越南的港口最近全是中国货柜,中欧班列的预订量同比涨了 40%,墨西哥对美出口更是激增 25%。这些数字背后,是全球贸易版图的悄悄重塑。美国港口空出来的份额,正被其他国家一点点填满。 说起来也讽刺,美国想靠收费把中国船挡在门外,结果把自己的市场份额挡没了。中国造船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手里握着最多的订单。 特朗普以为提高门槛就能逼企业就范,却忘了供应链最讲灵活性。当美国港口的泊位空着的时候,东南亚的码头正忙着吊装中国货柜;当洛杉矶的起重机停着的时候,鹿特丹的仓库里堆满了来自中国的商品。 中国外交部说得没错,这种 “损人害己” 的政策根本持续不了。航运业有自己的规律,不是政客拍脑袋就能改变的。 中国企业用航线调整证明,世界这么大,不是非美国港口不可。你要收天价过路费,我就换条路走。毕竟全球市场有的是机会,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现在特朗普政府该明白,谁在破坏规则,市场就会给谁开罚单。中国企业弃用美国港口,不过是用最务实的方式告诉世界:公平贸易才是王道,搞单边主义最终只会孤立自己。 这场运力调整带来的变化,恐怕会比特朗普想象的更长久。当新的航线网络稳定下来,美国想再把失去的生意抢回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大阅兵之后,最先找中方合作的西方大国来了,一句表态让白宫目瞪口呆没错,就是西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