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公园西门早市,如同生活本身,永远新鲜,永远滚烫。 晨光像一勺融化的蜜糖,缓缓渗入到胶州老城的褶皱里。胶州公园西门的早市,便是这褶皱中最温暖的一折。摊贩们支起遮阳棚的窸窣声、海鲜盆里溅起的水珠、瓜果堆叠出的彩虹色彩,都在晨雾中渐渐苏醒。 胶州公园西门的早市,是这座城市最准时的生物钟。天边刚泛起蟹壳青,三轮车的轱辘声便碾碎了夜的残影。渔贩掀开保温箱的瞬间,海腥味混着潮气扑面而来,蛎虾在塑料筐里弹跳,梭子蟹的螯足划出银亮的弧线。戴草帽的菜农们像变魔术般,将沾着露水的黄瓜垒成翡翠塔,紫茄子则串成风铃,在晨风中轻轻摇晃。梧桐树下,秤砣与木砧板碰撞的笃笃声、油条下锅的滋啦声、胶州方言特有的儿化音,这些声响在晨光中发酵,酿成老城区独有的米酒,醇厚得让人醺然。 六点半的太阳爬上树梢时,早市迎来它的黄金时刻。拉着购物小车的市民们穿梭其间,指尖划过带着绒毛的桃子,鼻尖凑近刚出笼的包子热气。向阳小区的铁栅栏外,电动车铃声与汽车喇叭此起彼伏。便利与拥堵,本就是市井生活的双生花。买葱的大姨顺手捎走两棵小油菜,摊贩看在眼里默不吱声,似乎是看怪不怪,毕竟是自家田里栽种的。 七点半的钟声敲响,市井交响乐渐渐转入尾声。穿制服的城管来了,和摊贩们打着招呼,他们知道,提醒的语气里多一分客气,收摊的速度就能快三分。八点整,最后一片菜叶被扫进畚箕,街道像退潮的海滩,露出原本的容颜。只有景观树叶隙漏下的光斑,还留着几分热闹的余温。 胶州公园西门的早市,是时光特意为胶州老城区折起的书签。它用四小时的喧嚣,换得二十小时的安眠;用沾着鱼腥味的双手,托起整座城市的晨光。当明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来时,这条褶皱又将温柔地展开,如同生活本身,永远新鲜,永远滚烫。
“不杀,不卖!”这规矩,武汉菜场几十年没变过。可偏偏,这天来了个愣头-青。鱼都挑
【35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