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让一向精明的康熙帝大吃一惊!原来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8 18:21:34

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上了一道密折,让一向精明的康熙帝大吃一惊!原来,于成龙在密折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 1687年冬天,京城里天寒地冻,但紫禁城里,康熙爷的心里估计比这天儿还凉了半截。为啥?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直隶巡抚于成龙的密折。这于成龙可是当时出了名的大清官,人送外号“于青天”,他说的话,分量不一样。康熙打开一看,估计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上面没写什么长篇大论,但有一句话,字字千钧,砸得人脑子嗡嗡响:“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 康熙是谁啊,那是出了名的精明君主,一辈子都在跟权力斗、跟人心斗。可这一下,他也被整蒙了。他身边的红人高士奇都直摇头,私下里说:“谁敢参倒明珠?不要命啦?” 这话,点透了当时官场的恐怖平衡。明珠,纳兰明珠,那会儿可是权倾朝野的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皇帝身边最说得上话的人。弹劾他,跟在老虎嘴里拔牙没区别。可康熙毕竟是康熙,他没吱声,心里的小本本已经记上了。 转过年来,御史郭琇突然跳出来,洋洋洒洒一篇奏折,把明珠结党营私、贪污纳贿的烂事全抖了出来。康熙一看,时机到了,顺水推舟就把明珠大学士的帽子给摘了。但有意思的是,他没把事做绝,还让明珠在内廷当个侍卫,算是留了条后路。这明珠到底是个什么神仙,能把官场搅得天翻地覆,倒台了还能留个体面? 纳兰明珠,出身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这姓氏一亮出来,懂点清史的朋友就知道,不简单。他家祖上是叶赫部的首领,跟爱新觉罗家既是死对头,又有姻亲关系。明珠他姑祖母,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他自己,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这么论起来,康熙皇帝得管他叫一声“堂姑父”。 但光有背景,在康熙这种老板手下是混不下去的。明珠这人,绝顶聪明,特别会来事儿。康熙刚亲政那会儿,朝堂上鳌拜还一手遮天呢,明珠就已经在内务府总管的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了。他从不站死队,眼睛里只有皇帝。康熙喜欢什么,他就干什么。皇帝爱看军队操练,他就把八旗兵练得队列整齐,脚步声都跟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康熙一看,龙颜大悦:“明珠这家伙,是真懂行。” 真正让他一步登天的,是那场差点动摇大清国本的“三藩之乱”。当时,吴三桂那几个藩王在南边做大,成了心腹大患。康熙想削藩,可满朝文武,包括另一位权臣索额图,几乎全在反对,都说这事儿太险,会天下大乱。 这时候,就看出明珠的政治嗅觉了。他力排众议,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支持康熙:“皇上,这藩必须撤!早撤早主动,晚撤更被动!” 就这一句话,说到了康熙心坎里。后来三藩果然反了,天下大乱,康熙一度压力大到想退位。等八年血战终于平定叛乱,康熙开庆功会的时候,指着那帮当初反对的大臣说:“要不是明珠,朕当初听了你们的话,把主张撤藩的人给杀了,哪还有今天?” 经此一役,明珠成了康熙最信任的股肱之臣,权势也达到了顶峰。 权力这东西,一旦没有了对手,就容易失控。为了平衡,康熙就有意无意地扶持起了明珠的老对手——索额图。索额图也是皇亲国戚,皇后的叔父,扳倒鳌拜的大功臣。于是,清朝前期最精彩的“明索党争”大戏就开锣了。 这俩人斗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朝廷里的大小官员,今天投靠“明党”,明天巴结“索党”,整个官场乌烟瘴气。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叔姥爷,是铁杆的“太子党”;明珠就专门跟太子党对着干。他们争的表面是官位,是利益,深层次里,是对未来最高权力的赌注。 康熙这位“董事长”呢,就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下两个最厉害的“副总”互相内耗,他反而觉得权力更稳固了。这是帝王心术,也是一种无奈。 可这种内耗,苦的是老百姓。比如治理黄河,本来是个天大的民生工程。于成龙主张从下游疏通,靳辅主张在上游筑堤。明珠一看索额图支持于成龙,他二话不说,立马掉头支持靳辅。俩宰相为了斗气,国家大事硬是拖着办不了,河水泛滥,淹死多少人,谁又在乎呢? 在权力的顶峰待久了,人是会飘的。明珠也不例外。他虽然在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这些大事上功不可没,但他贪起来也是没边儿的。于成龙那句“官都被卖完了”,绝不是空穴来风。《清史稿》里说他“货贿山积”,家里的金银财宝堆得跟山一样。 到了1687年,明珠的权势和贪腐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民怨沸腾,连康熙都觉得再不管就要出大事了。于成龙的这封密折,就像一根点燃火药桶的引信。康熙下定决心要敲打他,但又不想彻底毁掉这个有功之臣。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 明珠倒了,但没有死。他被罢相后的二十年里,虽然再没回到权力中心,但康熙出征打仗还总带着他,有事还问问他的意见。他安安稳稳地活到了1708年,算是善终。 反观他的老对手索额图,下场就惨多了。他因为深度卷入太子谋逆的漩涡,被康熙大骂为“本朝第一罪人”,最后活活饿死在宗人府的监狱里。

0 阅读:490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