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突袭韩国工厂抓捕300名韩国人! 韩联社9月5日报道,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国土安全调查局等执法机构突袭位于佐治亚州萨凡纳的现代汽车集团-LG新能源合资电池厂施工现场,当场抓捕450人,其中包括300多名韩国公民。很显然,这是美国开始对韩国下狠手了。 据悉,这次行动美国方面根本没有向韩国方面进行预告,属于典型的突袭行动。 要知道就在十天前,韩国总统李在明还在美国跟特朗普握手,拍着胸脯说未来五年要给美国投 3500 亿美元,光现代汽车一家就追加到 260 亿美元投资。 结果钱还没焐热,美国就用这种方式 "回报" 韩国企业。 说起来这工厂本来是美韩关系的 "样板工程"。现代和 LG 新能源合资的这个电池厂,总投资 55 亿美元,是佐治亚州历史上最大的外资项目。 拜登当总统的时候还专门夸过,说这项目能给美国创造 8000 个工作岗位。为了留住这个项目,佐治亚州政府还给了 12 亿美元的税收减免和补贴。 可当地负责国土安全的探员施兰克却不领情,他说这家工厂拿了 3200 万美元补贴,却几乎不雇本地人,"如果他们不能合法经营,就没必要在这里做生意"。 这里面的矛盾其实早就埋下了。韩国企业来美国建厂,最头疼的就是技术工人问题。电池生产的很多关键技术岗位,在美国很难找到熟练工人,所以现代和 LG 只能从韩国派技术人员过来。 但美国的工作签证审批慢得要命,佐治亚州的外资企业平均要等 7 个月才能办下来工作许可。为了赶工期,企业只好让技术人员先持商务签证(B1)或者电子旅行授权(ESTA)过来,想着等正式签证批下来再补办手续。 可特朗普政府今年一直在加码移民执法,2024 财年已经驱逐了 27 万人。这次突袭就是冲着这种 "打擦边球" 来的。 美方说这些韩国工人 "持签证却从事与目的不符的活动",属于 "签证欺诈"。当地还有个叫布兰纳姆的举报人告黑状,说韩国工程师拿的工资比美国人低,抢了本地人的饭碗,甚至还说工地出了三起死亡事故。 现代汽车赶紧拿出工资单反驳,说生产线工人时薪 22 美元,比当地最低工资高 58%。 现场的视频看得韩国人心里拔凉。画面里韩国工人被镣铐锁着连成一串,有的老人因为害怕浑身发抖。LG 新能源的 46 名韩籍员工被带走后,公司连夜下令:所有在美员工要么立即回国,要么待在住处不准出门,非必要出差全停了。 三星、SK 海力士这些大企业也赶紧收紧了赴美人员管理,生怕下一个遭殃的是自己。 更让韩国政府难堪的是,这么大的行动,美国居然连个招呼都没打。韩国外交部直到第二天才通过媒体知道消息,气得召见美国驻韩大使抗议。 可这时候他们才发现,韩国驻美国大使和驻亚特兰大总领事的职位居然都是空着的,连个能立刻出面交涉的人都没有。总统李在明赶紧成立应对小组,外长赵显放下手头所有事,直奔美国去救火。 经过三天急吼吼的谈判,韩国政府总算和美方达成协议,9 月 10 号用包机把这些工人接回国。但这事造成的影响可没那么容易消除。现代汽车的股价一天就跌了 4.7%,蒸发 30 多亿美元市值。那家电池厂因为停工,每天损失约 400 万美元。 三星原本计划在南卡罗来纳州扩建电池厂,现在也宣布要 "重新评估风险"。 特朗普倒是说得轻描淡写,在白宫对着记者说:"这些都是非法滞留的外国人,执法人员只是在干活而已"。可韩国人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哪是简单的执法? 就在突袭前几天,美国还在催韩国赶紧落实 3500 亿美元投资,尤其是半导体和电池这些关键产业。这边刚答应追加投资,那边就动手抓人,明摆着是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现在工厂的工地还停着,散落的工牌和没喝完的咖啡杯旁边,应急人员正在处理泄漏的电池原料。现代汽车当初雄心勃勃要把这里建成 "北美电动化战略核心",如今却成了美韩关系的尴尬注脚。 韩国网友在网上骂翻了天,说李在明签的是 "卖国协议","3500 亿买不来尊重,只能买来手铐"。 这场风波估计一时半会儿过不去。韩国执政党已经提议暂停对美投资谈判,要求美方先把签证政策说清楚。 可美国那边态度强硬,施兰克探员放话:"要么遵守法律,要么就别来做生意"。夹在中间的韩国企业现在是进退两难:继续投资怕再被 "执法",不投资又怕失去美国市场。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美国自己政策打架的结果。一边喊着要制造业回流,给外资企业各种好处;一边又在移民政策上搞 "一刀切",连合理的技术人员流动都卡得死死的。 韩国企业成了这场矛盾的牺牲品,而那 300 多个戴着镣铐的韩国工人,不过是大国博弈里的小棋子罢了。只是经此一役,再没人敢相信 "美韩同盟" 的漂亮话了 —— 毕竟投资越多,挨的耳光可能越响。
快报!快报!韩国传来消息!9月6日,韩国外长赵显烈刚刚宣布:现代汽车
【3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