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呼吁,允许中国的支付系统在俄罗斯使用! 同时允许俄罗斯的支付系统在中国使用。 9月7日俄罗斯新闻社报道。 俄罗斯中俄友好协会主席鲍里斯·提托夫呼吁,俄罗斯应该允许使用来自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系统,同时还应在中国引入俄罗斯支付系统——SPB和“米尔”。 莫斯科时间9月7日,俄罗斯新闻社发出一条81字的快讯:提托夫在一场小型吹风会上建议,政府应尽快把支付宝、微信支付接进本国商户终端,同时让“米尔”卡在中国落地。吹风会不对媒体提问开放,现场录音也未公开,因此“钱包不打通,再漂亮的景点也只能停留在照片里”这句话尚未出现在俄新社或塔斯社的正式稿件里,目前仅在社交媒体流传。 关于游客数量,俄联邦安全局边境署的月度统计是公开可查的最新来源:2024年1-6月,持免签政策入境中国大陆的俄罗斯旅客为21.3万人次,同比增加71%;反向从中国大陆入境俄罗斯的免签旅客为18.6万人次,同比增加68%。两国官方均未公布“平均停留天数”或“因支付不便放弃购物”的比例,此前网络流传的“38.4万”“42%”暂时找不到出处,引用时需留有余地。 俄央行9月4日的一份行政令确实把SBP单笔转账上限从10万卢布调到30万卢布(约合2.3万元人民币)。央行同时披露,系统注册用户已达1.4亿,占15岁以上国民的96%。“米尔”卡总量截至8月底为2.73亿张,可在土耳其、越南、韩国等11国ATM取现,但在中国境内仅有少量收单试点,尚未铺开。 支付宝与俄卫星通讯社8月29日交换的数据显示,目前俄境内可受理扫码的商户约2.1万家,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大城市;微信支付覆盖商户数量官方未更新,行业估计在1.5万家左右。对比来看,泰国境内接入支付宝的商户超过38万家,差距明显。俄外贸银行2023年财报提到,境外银联卡在该行POS上的单笔消费约9600卢布,接近1万卢布,但“若开通扫码,客单价可再抬25%”只是内部测算,并未写进公开报告。 技术对接层面,俄国家支付卡公司(NSPK)与银联国际8月29日在上海签署备忘录,双方计划在12月前完成SBP与银联二维码的互认测试。俄央行第一副行长扎波特金9月5日出席东方经济论坛时说,“希望测试顺利,明年能看到初步结果”,但未给出“2025年一季度全场景开放”的准确日期。支付宝方面回应称,正与俄数家银行探讨白名单试点,目前暂无落地细节可披露。 跨境小额贸易额预测来自俄电商企业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行业展望:2026年俄中B2C在线零售额有望达到180亿美元,比2023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六成以上;报告未细分移动支付占比,因此“三成通过扫码完成”属于外界的二次解读。Statista发布的《2024数字支付报告》显示,2023年俄国线下二维码支付总额约42亿美元,不足中国的1%,这部分数据可公开检索。 政策层面,中国文化和旅游部9月5日下发通知,正式将俄罗斯纳入第三批恢复团队旅游国家名单;俄铁同日宣布研究增开莫斯科—北京跨境列车,但“草原号夜班高铁”尚未立项,12306也未推出俄文版,有关车次信息需以两国铁路部门公告为准。 对于国库收益,俄旅游署目前没有发布“每增加1万名可扫码中国游客可带来3.5亿卢布收入”的测算,引用时应标注“缺乏官方模型”。 结语:支付互通不像免签那样一纸公文即可生效,它涉及央行、金融情报、反洗钱以及数据安全多重审批。游客能做的,是把App更新到最新版,带好实体银行卡,再留一点现金——一旦绿灯亮起,结账时自然少一道关卡。 对此怎么看?
快报,快报韩国国防部突然宣布9月5号,韩国国防部宣布:日本防卫大臣
【79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