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4天3夜,普京深刻意识到,中国还有一个,俄罗斯没有的东西! 近日,普京结束了为期4天3夜的访华之行。此次访问,俄罗斯代表团阵容堪称豪华,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以及众多企业高管随行,如此高规格配置,足见俄罗斯对此次访华的重视程度。 而这4天3夜的经历,也让普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独特的魅力与智慧,那是一种俄罗斯所没有的特质。 普京访华期间,国际局势并不平静。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在西方的制裁下压力重重;与此同时,南海地区也风波不断,菲律宾联合美澳试图在南海搞“自由航行”,对中国进行挑衅。 然而中国在面对这些复杂局面时所展现出的沉稳与智慧,令普京印象深刻。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仅用一次海警巡航,便巧妙化解了菲律宾联合美澳带来的危机。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做法,与俄罗斯习惯的“硬碰硬”截然不同。 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常常不得不采取较为强硬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比如在面对北约东扩的步步紧逼时,俄罗斯只能通过军事威慑等强硬措施来应对。 但中国却不一样,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战略体系。在技术层面,中国构建起了一套先进且完善的监控网络,像“彩虹-5”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侦-7”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等,让南海的一举一动都尽在中国的实时掌控之中。 凭借着强大的技术支撑,中国在面对挑衅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行动自如,不盲目出击,却能精准地捍卫国家利益。 在与普京的交流中,双方谈及诸多合作领域,其中能源合作无疑是重点之一。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从早期单纯的能源贸易,逐渐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转变。 此次访华期间,中俄蒙三国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备忘录,这一项目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可通过蒙古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不仅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意义重大,在失去欧洲市场后找到了新的稳定出口方向;对中国而言,更是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而这种合作模式,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独特理念。中国不仅仅满足于获取能源资源,更注重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合作关系,从能源开发、运输到利用等各个环节,都积极参与并推动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比之下,俄罗斯以往在能源合作中,更多是基于资源出口的传统模式,在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中国的做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所展现出的强大吸引力与影响力,也让普京有所触动。 中国连续十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2025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而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占比逐渐提升。 中国还通过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如构建起与东盟紧密的经济合作网络,使得地区国家在考虑跟随域外势力挑衅中国时,不得不权衡经济利益。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从2004年的8763.8亿元增至2024年的6.99万亿元,增长了近8倍。 这种经济联系所形成的强大纽带,让中国在地区事务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权,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巧妙地维护自身利益与地区稳定。 反观俄罗斯,三年的俄乌冲突使其失去了欧洲市场,海外资金大量流失,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应对外部经济压力时,显得较为被动。 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也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理念与倡议,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等。 这些理念与倡议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例如在发展领域,中国倡导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实施了20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安全领域,中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化解争端,成功斡旋伊朗与沙特复交,为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的这些理念与实践,与西方的零和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了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胸怀。 俄罗斯在全球治理中,虽然也有着自己的立场与诉求,但在理念的创新性与实践的广泛性上,中国的做法为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普京此次访华,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系列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见证并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独特的战略智慧与处事哲学。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既有坚定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又有灵活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策略;既有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又有包容、合作的胸怀。 这种特质,是俄罗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未来,相信中俄两国在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普京携“半个内阁”访华4天,超预期成果让西方坐立难安?_凤凰卫视
俄军强援已经确定,但离开中国之前,普京却因为一个提问很不高兴。当俄罗斯国际文
【9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