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大阅兵观礼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回到日本对媒体说:“日本侵略战争夺去很多人

云云聊聊娱 2025-09-06 13:34:08

参加完大阅兵观礼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回到日本对媒体说:“日本侵略战争夺去很多人生命,我作为一个日本人怀着反省和谢罪的心情参加了纪念大会”。 有些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一句话的力量,就能掀起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2025年9月,一位特殊的日本来宾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中国的纪念活动上所说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日本社会的深潭。 这位来宾正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他以个人身份应邀出席了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这趟行程,本就让他背负了国内不小的压力。 回到日本后,鸠山在东京机场面对记者,坦率地道出了心声,他说日本那场夺走无数生命的侵略战争,让他作为一个日本人,是怀着反省和谢罪的心情去参加纪念大会的,这番话直接戳中了历史最痛的地方。 他个人的真诚与日本官方的回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面对鸠山这番表态,日本政府通过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的回应简直是标准答案:“政府不知晓此事,不发表评论”。 一边是前国家领导人的公开悔过,另一边却是官方机构的“已读不回”,这种鲜明的对比,活生生地揭示了日本在面对战争责任时,那种个人真实与集体虚假的矛盾心态。 鸠山的话在日本国内瞬间引爆了舆论,媒体对此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整个社会仿佛被撕裂开来。有人赞赏他的勇气,认为他敢于直面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是一种难得的历史自觉。 但更多的是排山倒海的反对声浪,大量声音斥责他这是向中国“低头”,是对日本国家尊严的背叛,在这些保守派人士看来,鸠山的行为简直是出卖了国家。一时间,他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 这种激烈的反应,其实并不奇怪,它暴露了日本社会内部深刻的裂痕,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战争责任的认知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人觉得历史早该“翻篇了”,没必要总揪着过去不放,这种想法也恰好为政府回避责任提供了土壤。 那么日本为何会陷入这种历史认知的困境?答案要追溯到二战之后,在美国的庇护下,日本迅速实现了经济复苏,重返国际舞台,但麦克阿瑟主导的战后重建,重心放在了经济上,对军国主义的清算却做了妥协。 这就留下了祸根,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彻底正视自己的侵略责任,部分右翼势力甚至还在鼓吹“战争是为自卫”的论调,从历史教科书的争议,到靖国神社的参拜问题,这些历史的旧伤口从未真正愈合,反而成了国内政治的敏感雷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鸠山由纪夫的主动反省,就显得格外刺眼和珍贵,他提出的“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的观点,正是对日本当下困境的一声呐喊,在他看来,只有敢于正视过去,才不会重蹈覆辙。 鸠山的表态既可以看作是对中日关系的一种积极呼吁,也让他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用个人的行动,再次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抛给了整个日本社会:是继续背着历史的包袱绕道而行,还是勇敢地面对它,从中吸取真正的教训?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等到日本社会真正走出历史的迷雾,才能最终揭晓。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云云聊聊娱

云云聊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