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孤城大同竟挡下了贺龙、聂荣臻,战后傅作义傲慢给毛主席写信称:“走过长征的主力不过如此!” 战役从1946年7月31日外围战开始。解放军先扫清大同外面的据点,歼灭了两千多国民党兵,控制了周边道路和村庄。8月14日,转入攻城,部队分成几路进攻大同城墙,夺取了部分城关和街道。但大同城防结实,阎锡山部有几千人守着,解放军缺少重炮,城市作战经验不足,攻了二十多天进展慢。打到9月4日,还没完全拿下。 这边傅作义没急着动,因为大同本来是阎锡山的,他觉得没啥好处。蒋介石后来把大同划给他,他才出兵。三万多人分三路扑向集宁,想从侧面解大同的围。集宁是关键点,控制了就能威胁解放军的后方。解放军赶紧调二十五个团去迎击,兵力有两万多。 9月上旬,战斗在卓资山一带开打。国民党西路和北路进攻集宁,解放军反击,歼灭了五千多,迫敌转守。11日,残敌缩在阵地里。12日,傅作义又派101师增援。前线指挥决定主力打101师,但集宁的残敌反扑,解放军低估了敌方实力,陷入两面作战。几天拉锯战后,没能消灭101师,只好撤出集宁。傅作义部队趁势向大同推进。 中央见势头不对,命令杨成武撤大同的围。解放军前后投入十多万,损失几千人,没拿下大同,还丢了集宁。傅作义占了便宜,声望大涨。他控制了平绥铁路一线,把晋察冀和晋绥分割开。 仗打完,傅作义写了一封公开信给毛泽东,口气傲慢,说被包围、击溃、消灭的不是国民党军,而是贺龙和聂荣臻那些参加过长征的主力部队。他还自夸国民党部队怎么怎么强,贬低解放军。这信在国民党报纸上登了,傅作义想借此打击解放军的士气。 朱德把信向全军公布,用来激励大家总结经验,尤其是城市攻坚和大兵团作战的教训。聂荣臻后来回忆,说事前考虑不周,敌城防坚固,部队缺重武器,没城市战经验。这些问题暴露了早期解放军在装备和战术上的短板。 这场仗失利有几个原因。一是情报没跟上,傅作义出兵保密严,解放军卧底没起到作用。二是分兵太散,围大同用了主力,迎击集宁时兵力分散,没集中歼敌。三是指挥上出现失误,比如打101师时没顾及集宁残敌,导致被动。国民党那边,傅作义用围魏救赵的招,避开大同直取集宁,战术得当。但他也没全胜,损失了两千多。 战役后,傅作义继续进攻,10月拿下张家口,这是解放区当时的重要城市,丢了后晋察冀首府得迁走。傅作义部队打通了平绥线,分割了两个解放区。解放军调整策略,转入机动防御,避开硬碰硬,积蓄力量。1947年,石家庄战役中,聂荣臻指挥部队收复部分失地,傅作义开始感受到压力。 再后来,1948年底的平津战役,傅作义守北平,手里有几十万兵。101和聂荣臻部队围住,先切断退路,包围张家口和新保安。傅作义派35军驰援,但被解放军歼灭。天津守军抵抗后被攻克。傅作义见大势去,选择和平投降,他的部队改编进解放军。他后来在北京当水利部长,1974年去世。 贺龙战役后参与解放西北,指挥部队拿下兰州、西宁等地。1955年授元帅衔,继续军中工作,1969年逝世。聂荣臻在平津战役中发挥作用,推动傅作义投降。1955年也授元帅衔,后来管科技,领导导弹和原子弹项目,1992年去世。张宗逊继续指挥作战,1955年授上将。罗瑞卿当公安部长,1959年授大将。杨成武授上将,参与多场战役。 这场仗虽是解放军早期挫折,但暴露问题后,他们快速改进。1947年后,解放军转为进攻,装备改善,战术成熟。国民党内部矛盾多,傅作义虽一时得势,但整体趋势对他不利。历史看,这仗是内战转折前的铺垫,解放军从中学到不少,之后大兵团作战越来越顺手。
特批享元帅待遇的开国将军,同时拥2位合法妻子,资历比朱德还老1955年9月27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