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黄登平正在站岗,突然发现大雾中闪过几道人影,他悄悄摸了过去,并扔了几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4 17:20:51

1984年,黄登平正在站岗,突然发现大雾中闪过几道人影,他悄悄摸了过去,并扔了几颗手榴弹,没想到一下子炸死了15名越军特工! 1984年10月,云南边境,两山轮战打得正胶着。当时,咱们的阵地对面有个无名高地,本来没什么特别的,但越南人憋着坏,悄悄摸上去,插了面他们的金星旗。 这举动,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咱们的团长当时就火了,直接下令炮兵连:“给我把它轰平了!” 命令下去了,炮弹也跟下雨似的往高地上砸。可怪事儿来了,几轮炮火覆盖下去,等硝烟散了,那面旗子还好端端地立在那儿,跟嘲笑咱们似的。炮兵连也纳闷啊,反复测算,就是打不掉。这事儿成了前线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挺憋屈的。 就在团长气得直拍桌子的时候,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当时在团里当见习参谋的黄登平。他跟团长报告说,想亲自去看看,把那面旗子拔了。 团长一瞅,嘿,这小伙子有胆气。但黄登平毕竟是刚从军校出来的,没啥实战经验,万一越南人设了埋伏,那可是要命的。黄登平看出了团长的顾虑,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团长见他决心已定,就同意了,但为了保险,还是派了两个老兵跟着他。 黄登平带着人,借着地形掩护,悄悄摸上了高地。侦察了一圈,确认没危险,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去,一把就把那面越南国旗给拔了。回来后,他还给团长解开了谜团:原来越南特工贼精,把旗子插在了一个炮火打不到的死角里。 这还不算完,黄登平当场就提了个建议:“团长,这个地方既然是炮火盲区,咱们不如将计就计,在这里建一个机枪阵地,既能防着他们再来捣乱,还能形成交叉火力,控制这片区域。” 团长一听,眼睛都亮了。这小子,不光有胆,还有脑子!当即拍板,这事儿就交给黄登平去办。 黄登平领了任务,亲自勘察地形,标定射击诸元,带着几个战士很快就把一个隐蔽又坚固的机枪阵地给建好了。 本来这事儿到这就该结束了,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巧。没过几天,一个噩耗传来:黄登平在军校的一个好同学,在往前线运送弹药的路上,踩了越南人埋的地雷,牺牲了。 这个消息对黄登平的打击非常大。兄弟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转眼就天人永隔。悲痛之中,一股怒火在他心里烧了起来。他主动向团长请战,要去一线,要亲手为同学报仇。 团长当然没同意,他还是个见习参谋,上战场不合规定。黄登平就退了一步,申请去替他牺牲的同学完成那次没完成的任务——往前线运送弹药。运送的目的地,巧了,正是他亲手修建的那个无名高地机枪阵地。 团长理解他的心情,就批准了。 黄登平心里有自己的盘算。他押着弹药,故意磨磨蹭蹭地走,算好时间,等赶到阵地时,天已经擦黑了。这下顺理成章,回不去了,得在阵地上过夜。他又主动跟阵地上的战友说,下半夜的岗,他来站。 凌晨四点,正是人最困乏的时候,边境的雾浓得伸手不见五指。黄登平抱着枪,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阵地前方。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就盼着越南人能来。 突然,他眼角的余光似乎瞥到浓雾里有几个影子一闪而过! 他瞬间就清醒了,赶紧喊醒旁边的战友。可战友揉着眼睛看了半天,啥也没看见,还以为他太紧张,看花眼了。 但黄登平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二话不说,拉开机枪保险,对着刚才人影晃动的方向就是一个长点射!枪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雾里却没有任何动静。反倒是团指挥所的步话机响了,团长劈头盖脸把他骂了一顿,说他无故开枪,暴露目标。 黄登平嘴上认着错,心里却更坚定了。挂了电话,他抄起枪,一个人就悄悄朝着那个方向摸了过去。 他弯着腰,一点点往前蹭。很快,他在地上发现了几滴还没干的血迹。有血,就说明刚才那一梭子打中人了! 可人呢?尸体呢? 他警惕地观察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道巨大的石缝。他心里咯噔一下,越南特工最擅长利用地形隐蔽,这帮人八成是躲进去了。 他正准备靠近侦察,突然,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石缝里飞了出来,直奔他的面门!黄登平下意识一缩头,那玩意儿“当”一声砸在他钢盔上,弹飞到一边才爆炸。是手雷!冷汗瞬间就下来了,要不是这顶钢盔,他已经报销了。 这一下彻底证实了他的判断。敌人就在里面,而且数量不少! 黄登平不再犹豫,他从身上摘下所有的手榴弹,拔掉保险,一颗接一颗地朝着石缝里扔了进去。 几声巨响之后,石缝里传来一阵阵惨叫,然后就彻底没了动静。 天亮后,部队过来清扫战场,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那道狭窄的石缝里,横七竖八地躺着15具越军尸体,装备精良,个个都是特工。 从发现敌情到战斗结束,前后不过15分钟。一个军校见习学员,单枪匹马,全歼了越南一个整编的特工小队。这个战绩,直接创下了我军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单兵对敌交换比的最高纪录。 黄登平一战成名,荣立一等功,成了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据说,越南方面气急败坏,开出了10万块的悬赏要他的人头。

0 阅读:6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