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收到来自周总理的急报,说“我党的恩人”被误捕入狱,需要紧急救援,毛主席亲笔写了一封特赦令,女囚犯最终得以幸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的一个清晨,毛泽东的案头出现了一份来自周恩来的紧急报告,报告里提到一位革命功臣的名字——黄慕兰,她被错捕关押,命悬一线,毛泽东翻看资料后,亲自写下特赦令,要求立即释放,这个决定迅速传达,改写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揭开了一段埋藏多年的革命往事。 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她的父亲黄颖初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年轻时与谭嗣同、唐才常一起求学,后来在岳麓书院任教,家中经常有政界和学界人物造访,从小耳濡目染,让黄慕兰对国家和社会有了早熟的认知,十二岁那年,她考入长沙周南女校,这所学校培养出不少进步女性,黄慕兰在那里接触到了新文化,思想逐渐觉醒,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 五四运动爆发后,黄慕兰积极参与反帝爱国活动,家人担心她卷入政治风波,把她接回家,并为她安排了一桩婚事,这段婚姻并不幸福,对方性格懒散,终日沉迷赌博,不到一年,黄慕兰借故离开,彻底结束了这段关系,也彻底走上了独立的人生道路。 1926年,黄慕兰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妇女运动,她来到汉口,担任妇女部的工作,组织宣传、动员妇女参与社会变革,不久,她与江西省委宣传部长宛希俨结婚,婚后不久,宛希俨前往江西组织武装斗争,牺牲在战场,黄慕兰把孩子托付给亲人,自己则前往上海参与地下工作。 在上海,黄慕兰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机要工作,负责传递重要信息,她常常用米汤在纸上写密信,再用特定方式传递,这些工作虽然不起眼,却关乎生死存亡,1928年,她与中共领导人贺昌秘密结婚,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对外宣称是普通朋友,后来,贺昌未经商量就将孩子送给朋友抚养,继续投入革命,几年后,贺昌在前线牺牲,留给黄慕兰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1931年,顾顺章叛变,特科负责人向忠发也暴露了大量党的机密,黄慕兰得知消息后,迅速将情报传送出去,周恩来等领导人得以及时撤离,这次情报传递挽救了党的核心力量,同年,关向应被捕,情况危急,黄慕兰通过关系认识了律师陈志皋,借助他家在法租界的影响力成功救出关向应,为了更好地掩护工作,黄慕兰后来与陈志皋结婚,并按照组织安排脱离党籍,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继续活动。 婚后,黄慕兰在上海和杭州之间频繁往返,伪装成上层妇女或文化名流,出入社交场合,收集情报,她总是保持冷静,善于在谈笑之间捕捉关键信息,一次聚会上,她无意中听到有人提及对中共高级领导实施暗杀的计划,马上通过秘密渠道将情况上报,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黄慕兰在营救同志和传递情报方面表现出色,多次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她并不依靠武器作战,而是用智慧和勇气穿行于敌人眼皮底下,她利用与陈志皋及其父亲的社会关系,成功帮助多名同志脱离险境,她的家,曾是一个消息汇聚和转移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黄慕兰主动配合组织安排,继续在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但1955年,潘汉年案爆发,黄慕兰因为曾与潘汉年共事,被认定为“有问题的人”,没有经过充分调查,她就被关押进秦城监狱,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张,肃清“内奸”成为重点任务,很多有功之人也未能幸免。 在秦城的十七年里,黄慕兰始终保持坚定,她并没有怨恨组织,而是反思自己是否有疏忽之处,她相信,终有一天真相会水落石出,她在监狱里种菜、读书、写回忆,精神状态始终平稳,直到周恩来得知她被捕,感到震惊,亲自写报告向毛泽东说明她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看到报告后,认真查阅了黄慕兰的档案资料,最终签发了特赦令,明确指出黄慕兰是有贡献的同志,应当立即释放,尽管如此,复杂的政治局势并未彻底改变她的命运,她被释放后不久,又因历史问题被重新管制,甚至再次入狱,直到1975年才彻底恢复自由。 随着拨乱反正的推进,黄慕兰的历史冤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1980年,公安部认定她在1926年入党,后因组织需要脱党,1951年重新入党,恢复党籍,她后来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继续从事社会服务工作,黄慕兰并没有因过往遭遇而消极怠工,而是始终以乐观精神面对生活。 1993年,黄慕兰搬到杭州安度晚年,她每天读书写字,不再过多参与公共事务,但始终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记者曾采访她,当时她已是百岁老人,思维依旧清晰,面对曾经的牢狱岁月,她没有激烈情绪,只是认为那是自己必须经历的考验,她坚信,历史终会还原真相。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黄慕兰自传》若干史实辨析》
1955年,毛主席收到来自周总理的急报,说“我党的恩人”被误捕入狱,需要紧急救援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04 13:36:43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