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郑州,一名全身缠绕炸药的歹徒闯入幼儿园,28名孩子命悬一线,在紧急关头

如梦菲记 2025-09-04 10:37:43

1996年郑州,一名全身缠绕炸药的歹徒闯入幼儿园,28名孩子命悬一线,在紧急关头,35岁的女警王玉荣伪装成教师两次打探园内情况,可就当她携进入想要击毙歹徒时,孩子们的1句话,让王玉荣瞬间脊背发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冬天的郑州,寒气压得人直缩脖子,12月的一个上午,国棉五厂幼儿园突然陷入恐慌。   一名男子闯了进来,穿着厚重的大衣,神情狰狞,眼睛布满血丝,当他猛地掀开衣服时,里面缠绕着一圈又一圈的炸药,手里紧握引爆器。   孩子们的哭声立刻淹没了教室,老师们心惊胆战,生怕一个不慎触怒歹徒,28个孩子和两名教师被困在里面,所有人的命都悬在那只扣着按钮的手上。   警方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封锁现场,家长们被隔离在外围,哭喊声此起彼伏,指挥部很快意识到情况极度棘手,狙击手无法确定位置,谈判没有进展,贸然强攻可能导致惨剧。   最大的难题是没人能确认炸药的真假,也没人能准确掌握歹徒的状态,必须有人进去探查,但进去的人既要能稳住孩子,又得在关键时刻有应变的能力。   当时,刑警王玉荣站了出来,她35岁,干过不少硬仗,枪法好,心理素质过硬,还在火车站和毒贩、拐骗犯交过手,她清楚这次风险极大,但没有退缩。   换上教师的衣服后,她装作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抱着一个发烧的孩子走了进去,教室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孩子们全都蜷缩在地上,眼泪和鼻涕糊在一起。   歹徒死死盯着她,手指按在按钮上,眼神像刀子一样锋利,王玉荣额头渗出冷汗,但动作很自然,把孩子抱在怀里,慢慢靠近出口。   她在短短几分钟内确认了炸药确实存在,歹徒的情绪极度紧张,随时可能失控,她没有多停留,把孩子抱出来,向外界传递了关键信息。   情况明确后,警方决定采取更果断的措施,必须近身解决,否则孩子们随时有危险,王玉荣再次换好衣服,这一次腰间藏着手枪,第二次走进幼儿园。   她心里明白,这次再出来就不是探查,而是要把生死压在一瞬间,教室里的气氛更压抑了,孩子们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歹徒的神情比第一次更狂躁,眼神在她身上打量,突然开口问了身边一个孩子,那一刻,孩子用颤抖的声音说出事实,她不是他们的老师。   这一句话让空气骤然凝固,王玉荣只觉得后背发凉,冷汗顺着脊柱往下滴,歹徒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他猛地抬起引爆器,眼神里透着疯狂。   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她迅速拔枪,三发子弹几乎在同一瞬间击中目标,歹徒倒下的刹那,扣着按钮的手松开,炸药没有爆炸。   警察立刻冲了进来,把孩子们一个个抱出,哭声、喊声和警笛声混在一起,像是压抑很久的闸门被冲开。   28个孩子和两名老师全都安全走出幼儿园,家长们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有人抱着孩子嚎啕大哭,有人紧紧拉着警察的手。   王玉荣站在人群后面,手里还握着冒热气的枪,掌心湿得厉害,她知道危险已经过去,可那一瞬间的生死交锋,会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这次行动让她获得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的称号,全国的报纸都在报道她的名字,人们记住了她在危急时刻的果敢和冷静,但她自己更清楚,那一句孩子的回答差点把一切推向毁灭。   她把这段经历写进工作总结里,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提醒后来人:真正的考验往往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王玉荣的故事远不止这一场突发事件,她出生在吉林长春,小时候接连失去父母,靠亲戚拉扯长大,从小吃苦,让她养成坚韧的性格。   工作后,她一直冲在最前线,从铁路公安到刑侦岗位,破过上千起案件,抓过四千多名嫌疑人。   她不仅敢于冲锋陷阵,也愿意带新人,把经验一遍遍讲给年轻民警听,下班后,她是普通的母亲,会为孩子做饭,会在深夜陪伴家人。   2002年,她查出乳腺癌晚期,即便如此,她依旧带病工作,化疗让她掉光了头发,身体每况愈下,但只要情况允许,她都会坚持开会,都会指导案件。   到生命最后几年,她已经做过多次手术,癌细胞扩散到骨头,依旧没有选择放弃,2009年3月14日,她在郑州病逝,年仅48岁,临走前,她穿上警礼服,整理好衣领,胸前的勋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那一天,市民自发送行,举着横幅称她是郑州人民的骄傲,火车站广场后来立起了她的雕像,定格在最英姿勃发的年纪,每天都有路人驻足献花,她的名字和那段经历成为公安队伍里反复讲述的教材。   王玉荣不是生来无所畏惧,她和普通人一样会流汗,会害怕,也会被命运打击,不同的是,在危机降临时,她选择了坚守。   1996年那个冬日,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差点被吞没,是她在生死关头做出了决定,冷汗和恐惧没有让她停下,枪声响起时,她用行动换来28条鲜活的生命,这样的力量,值得被永远记住。   信源:百度百科——王玉荣

0 阅读:47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