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称,普京总统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表示,“以欧洲为中心、以跨大西洋为核心的

天天纪闻 2025-09-02 17:37:22

德国媒体称,普京总统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表示,“以欧洲为中心、以跨大西洋为核心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他呼吁对全球政治秩序进行重组。   要明白这句话,首先得搞懂,“以欧洲为中心、以跨大西洋为核心的模式”到底是啥?说白了,这就是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一套国际规则体系,核心是美国和欧洲绑在一块儿,说了算。   早几十年,欧美经济占了全球的一大半,军事上有北约撑着,政治上在联合国、世界银行这些国际组织里话语权最大,制定规则的时候先顾着自己的利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时候只能跟着走,没啥插嘴的份儿。   但为啥现在普京说这套模式“走到尽头”了?不是空口说白话,是有实实在在的变化撑着的。最明显的就是经济上,欧美不再一家独大了。   过去欧美占全球GDP的六成以上,现在呢?新兴经济体起来了——中国早就成了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重快20%了,制造业、对外贸易都是全球第一;   印度这些年增速特别快,已经是第五大经济体,人口还多,市场潜力大;还有巴西、南非、印尼这些国家,加起来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了。经济权变了,话语权自然就跟着变。   再看政治和安全上,这套跨大西洋模式不仅不管用了,还越来越多问题。先说内部,欧美自己就不太平。   美国和欧洲的矛盾这几年越来越明显,比如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就老跟欧洲闹别扭,让欧洲多承担北约军费,还搞贸易保护,对欧洲的汽车、钢铁加关税;   还有中东,欧美过去老干预,打利比亚、搅乱叙利亚,结果中东乱了十几年,恐怖主义、难民潮反过来影响欧洲,现在欧美想从中东抽身都难。   这说明啥?靠美国和欧洲抱团、搞阵营对抗来求安全,根本不顶用,反而会制造更多麻烦——现在越来越多国家不买账了,比如东南亚的国家,明确说不选边站,不想卷进欧美和其他大国的对抗里,这就是这套模式失人心的表现。   这就好理解普京为啥呼吁“重组全球政治秩序”了——不是要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而是要改一改,让它更公平,更符合现在的全球格局。   而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本身,就是这种“重组”的一个例子,这也是普京选择在天津峰会上说这话的原因。   上合组织不是像北约那样的军事同盟,也不是欧美那种“谁强谁说了算”的圈子,而是平等协商——中国、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这些成员国,不管经济大小、国力强弱,都有话语权,决策得大家一致同意才行。   合作的领域也实在,不是搞对抗,而是一起做经贸(比如上合组织内部贸易额这些年涨了不少)、反恐怖、打击毒品,还有人文交流,比如互派留学生、搞文化展。   更重要的是,上合组织一直在扩容,这些年吸收了伊朗、白俄罗斯当新成员,还有好多国家想加入——比如沙特、埃及、卡塔尔这些中东国家,阿根廷、土耳其这些,都申请成为对话伙伴或者观察员。为啥大家愿意来?   因为上合组织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不搞阵营对抗,不附加政治条件,大家平等互利,一起解决问题。   这跟跨大西洋模式的“排他性”“霸权性”完全不一样,正好戳中了很多国家的需求——不想再被欧美牵着鼻子走,想有自己的话语权,想在合作里真正拿到好处。   其实不光是普京这么说,现在越来越多国家都有这个共识。比如金砖国家,这几年也在扩容,吸收了伊朗、沙特这些新成员,目的就是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话语权;   还有东盟,搞区域合作的时候,也强调“不选边站”,要和中国、美国、欧洲都合作,但不被任何一方控制。   这些都说明,全球已经不是欧美说了算的时代了,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是一个大国说了算,也不是几个大国抱团说了算,而是更多国家一起参与,一起制定规则,一起解决问题。   当然,这种“重组”不会那么容易,欧美肯定不想轻易让出话语权,还会搞些小动作,比如拉小圈子(像美日印澳的“四方机制”)、搞贸易壁垒,试图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但趋势已经变了,经济上新兴国家的力量越来越强,政治上越来越多国家不想再当“小弟”,安全上阵营对抗的路子走不通——就像普京说的,那套以欧洲为中心、跨大西洋为核心的模式,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全球变化了,再硬撑着,只会越来越孤立。   所以说到底,普京这话的核心,是点出了一个事实:全球格局已经变天了,老的游戏规则不管用了,得搞一套新的,让更多国家有发言权,让国际秩序更公平、更有效。

0 阅读:857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