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安门的屋顶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宝盒…… 话说1969年那会儿,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已经有些年头了,结构上出了点问题,中央决定彻底拆掉重盖。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得保密进行,避免影响太大。工程从12月15日开工,工人们忙活起来,主要任务是先拆旧楼,再按原样建新楼。姚来泉就是其中一位关键人物,他是木工师傅,早年在建筑队干活,经验老道。姚来泉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从学徒起步,一步步练就了手艺,50年代参与过北京好些公共建筑,专攻木结构。60年代,他升到木工组长,带领队伍干活,技术在队里数一数二。 这次天安门项目,他被选上,主要负责高处拆卸和后期安装。工程队是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队伍齐整,大家分工明确。拆除阶段,姚来泉爬上屋脊,拆琉璃瓦时意外碰到了东西。这盒子藏在正脊瓦下面,用金丝楠木做成,大小三十厘米左右,外面刻着龙纹。打开后,里面有金元宝、红宝石、朱砂粉和五种粮食残渣。这些东西氧化了,但还能看出原样。专家一看,说这是明清时候的镇楼之宝,用来保建筑平安。工程继续推进,拆除中还挖出几枚旧炮弹,是历史遗留,得小心处理。 天安门重建这事儿,牵扯到不少历史细节。姚来泉他们拆楼时,先从屋顶入手,瓦片一层层掀开。盒子位置正好在中轴线上,这在古建里讲究风水。金丝楠木耐腐,盒子虽旧但没烂透。里面的金元宝象征财富,红宝石添光彩,朱砂辟邪,五彩粮祈求丰收。这些习俗从清代传下来,民间常见。专家闫树军后来研究过,说类似镇物在北京老建筑里不止一处。工程队上报后,继续拆除,木梁柱子全卸下来,检查腐朽程度。重建用新材料,进口木材加固,确保稳固。姚来泉负责放新镇物,一块汉白玉石,刻上重建日期。整个过程四个月,1970年4月完工。新楼高度34.7米,抗震好多了。姚来泉干完这活,继续在建筑队,80年代退休。盒子事件让大家对古建多了解点,现在年轻人很少知道这些老讲究。 其实,天安门城楼的重建不光是修楼,还带出不少文化事儿。宝盒的发现,让工人们见识了古人的心思。明清建筑师建楼时,总放点东西镇宅,保风调雨顺。姚来泉取下盒子时,指挥部副主任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封存。工程保密,工人不许外传,现场围挡严实。拆除后,基座清理干净,新楼从底起。木结构全换,榫卯工艺精细。汉白玉石放进原位,代表新时代标记。闫树军收藏的老照片显示,重建前后对比明显。盒子里五彩粮包括黄豆高粱等,氧化成粉,但寓意还在。类似发现,在其他古建修复中也出现过,提醒大家历史连着现在。姚来泉他们这辈人,手艺传下来,现在建筑现代化,但老传统值得记。 天安门这地方,象征意义大,重建时大家格外仔细。宝盒事件后,专家翻史籍,确认是清代遗物。金元宝纯度高,红宝石罕见,朱砂用量足。这些东西放楼顶,防雷辟邪。工程中挖出的炮弹,直径9.5厘米,长45厘米,锈迹重,但完整。专家带走研究,说是晚清或民国留的。姚来泉继续干活,安装新脊瓦,确保对称。重建用时短,队伍三班倒。完工后,城楼外观不变,内部结实。姚来泉退休后,偶尔提这事儿,觉得自豪。盒子现在下落不明,但汉白玉石还在楼里。类似镇宅习俗,农村还见,五帝钱泰山石啥的。城市里淡了,但文化根在。
1969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
墨舞风华姿
2025-09-02 04:58: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