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参加九三阅兵,前脚刚落地北京,就送给赖清德一句话! 近日台湾大学的苑举正教授悄悄动身,已经抵达北京,准备参加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抗战胜利阅兵活动。 他刚下飞机,面对接机的人和镜头,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就传开了:“越是有人讲不敢来,我们越要来!”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把一个学者的勇气和风骨展现得明明白白,更是直接戳中了当下两岸关系里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苑教授的这次行程和他引发的种种议论,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把个人信念、政治阻碍和那条斩不断的文化纽带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某种可能,也看到了眼前的重重挑战。 说起来苑教授这次来北京,事前真是保密到了家,没透露一丁点风声。 直到他本人出现在北京接受采访,外界才恍然大悟。 这种“反着来”的劲头里,透着一种难得的清醒,就是不让外界的嘈杂声音带偏自己的方向,只认准自己心里那条对的路。 现在网上总有些风凉话,什么“不敢来”、“别去”之类的。 苑教授二话不说,直接用行动给了最有力的回应。 这种干脆利落,比说一万句空话都有分量。他那份不搞预热、不博眼球的实在劲儿,反而让人觉得特别真诚。 看着他在采访时,脸上藏不住的激动和自豪,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不是来完成一个任务。 亲身站在这里,见证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本身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更是对两岸之间那份深层联结的最好呼应。 这份真挚的情感,也说出了很多岛内同胞的心里话,那份难以割舍的中华情结,在这一刻被点燃了。 其实在大陆正式发出邀请之前,台湾当局那边就搞了不少小动作。 先是禁止了二十多位台湾艺人参与相关活动,接着又向岛内民众发出所谓的“错误提醒”,劝大家不要来。 这些做法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在两岸之间制造恐惧和隔阂。 这可以说是民进党长期推行“去陆化”政策的一个缩影,他们修改教科书、调整课纲,就是想一点点切断那条情感的纽带。 但这种操作不仅被很多人批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在岛内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都明白这种禁令既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也是对共同历史的无视。 面对这些阻挠,大陆这边的回应显得格外大度和温暖,明确表示会把邀请函送到每一位台湾同胞的手中。 这一对比反倒像一束光,照出了某些人狭隘的政治算盘和虚伪的本质。 事实证明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印记,根本不是几条禁令就能轻易抹去的,民间的联结有着超乎想象的韧性。 面始终保持着底线思维,在国家统一这件事上从未动摇过。 苑举正教授的北京之行,以他个人的勇气和坦荡,象征性地跨过了一道无形的藩篱,再次证明了许多台湾同胞心中那份中华情结是多么根深蒂固。 尽管前路依然充满变数,但这场阅兵所传递出的信号已经足够清晰:两岸人民的心永远是连在一起的。 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真正阻止两岸同胞携手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以上信息来源于极目新闻 他们跨过海峡来看阅兵:“越是有人讲不敢来,我们越要来!”
31日下午,受邀参加9.3大阅兵的台湾同胞苑举正教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掩
【19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