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央视主持人李瑞英在新闻播报前突然得知儿子跳楼了!内心备受煎熬的她最终

琴音流转 2025-09-01 20:36:12

1998年,央视主持人李瑞英在新闻播报前突然得知儿子跳楼了!内心备受煎熬的她最终还是选择将新闻播报完毕。最终,李瑞英凭借着沉着冷静、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过硬的专业能力,圆满完成了此次播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8年的一天,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里忙碌有序。 李瑞英正在为《新闻联播》直播做最后准备。 核对稿件、检查设备。 自从1996年节目改为直播形式以来,这样的工作已成常态,但压力从未减少。 直播意味着任何失误都会直接呈现给全国观众。 对播音员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 节目开始前二十分钟,李瑞英接到紧急电话。 保姆焦急地说她的儿子从楼上摔下,脸上都是血,情况严重。 李瑞英的心揪紧了,作为母亲的第一反应是立即赶到孩子身边。 但节目开播在即,临时换人来不及,直播工作关系到整个团队和国家形象。 尽管内心焦急,她强压情绪,冷静嘱咐保姆先拨打急救电话,自己会尽快赶去。 挂断电话后,李瑞英深吸一口气,调整状态走上主播台。 在三十分钟里,她以一贯的沉稳完成全部新闻播报,没有差错。 只有熟悉的人才能从她略显紧绷的声音中察觉到异样。 节目一结束,她来不及卸妆换装,立刻赶往医院。 看到儿子情况稳定,她才放下心。 这件事后来被媒体报道,引发讨论。 有人称赞她的职业精神,也有人质疑她作为母亲的选择。 李瑞英没有过多解释,觉得在当时做了应该做的事。 工作失误可能造成更大影响,而孩子已有医护人员处理。 这种权衡折射出许多职场母亲面临的困境。 李瑞英与播音事业的结缘始于1979年。 高中毕业前,她陪同学去北京广播学院报名,遇到一位正在读报的老人。 她主动上前朗读,这位老人是播音界权威张颂教授。 张教授认为她很有天赋,鼓励她报考播音专业。 这次相遇让她确定了人生方向。 李瑞英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大学期间,她结识了丈夫张宇燕。 两人从小在同大院长大,是同班同学,感情深厚。 1983年毕业后,张宇燕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李瑞英被分配到江苏电视台工作。 两地分离没有影响感情,反而促使他们更努力为未来打拼。 在江苏电视台,李瑞英什么工作都干。 做播音员、主持人、记者,还参与策划和剪辑。 她随身带字典,一有空就学习,不断精进业务。 1986年,凭借出色表现,她被调回北京广播学院,并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第二年,她与张宇燕结婚,开始了事业与家庭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央视后,李瑞英从基础工作做起。 当时央视计划与上海电视台进行播音员交流,许多人因担心工作变动不愿去。 在丈夫支持下,她主动申请参加,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回京后,她开始担任新闻播音工作,以端庄大气的风格逐渐获得认可。 事业成功背后,是对家庭生活的牺牲。 李瑞英的儿子五岁时问她为什么生孩子。 她回答说为了家庭更快乐,儿子却反问感觉妈妈工作时比陪他时更快乐。 这句话让她反思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尽管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但主播工作的特殊性让她错过了儿子成长中的重要时刻。 2014年5月28日,李瑞英离开《新闻联播》主播岗位,转向幕后从事播音员培训工作。 她表示年轻主播已成长起来,自己退居幕后做培训和服务工作更有意义。 离开主播台后,她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也经常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事务。 回顾职业生涯,二十八年的主播工作没有一次失误。 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 她翻烂了好几本字典,坚持学习各类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即使退休,她仍保持阅读和学习习惯。 包里总放着一本《新华字典》,随时查阅。 从一线主播到幕后培训,从专注工作到平衡家庭。 李瑞英的经历展现了一个职业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与坚持。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单方面的成就。 而是在每个角色中都尽力而为,在每次选择中都问心无愧。 无论是在聚光灯下还是在平凡生活中。 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向,脚踏实地走下去。 主要信源:(新浪网——《新闻联播》主持人李瑞英)

0 阅读:1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