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通俗诗反腐!“宣城太守知不知”传唱,贪官收敛:诗比御史强 唐朝最硬核

正史记录 2025-09-01 15:54:16

白居易写通俗诗反腐!“宣城太守知不知” 传唱,贪官收敛:诗比御史强 唐朝最硬核 “诗剑反腐” 名场面!宣城太守贪赃枉法,苛捐杂税逼得百姓卖儿卖女,御史弹劾几次都被他搪塞过去。白居易听说后,没写奏折,只写了首通俗诗,其中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一句,像刀子似的戳中贪官要害。百姓们争相传唱,连街头孩童都围着太守府唱,贪官吓得夜里睡不着,只能悄悄停了苛捐,还私下骂 “白乐天的诗比御史的奏章厉害十倍!” 白居易却笑着说 “诗不只是用来抒情的,更能替百姓说话、救百姓于水火!” 唐宪宗时期,宣城太守为讨好京城权贵,竟下令百姓织名贵地毯 —— 地毯要用千两蚕丝才能织成一丈,可他不管百姓死活,强行摊派,交不出蚕丝的农户,要么被抓去坐牢,要么只能卖孩子换钱。御史台收到举报后,两次派人参劾,可太守早把赃款用来疏通关系,每次都能蒙混过关,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偶然从宣城来的商人嘴里听说这事,气得拍案而起。他知道硬拼官场关系难扳倒太守,便想了个 “以诗为刃” 的法子 —— 写一首百姓能看懂的通俗诗,让诗句传遍天下,用舆论逼太守收敛。 他提笔就写,没用晦涩典故,全是大白话:“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把太守搜刮蚕丝织地毯、不顾百姓寒冬无衣的恶行,直白地写了出来。写完后,他让仆人抄了几十份,送到宣城的茶馆、集市,还教街头艺人编成小调传唱。 没几天,“宣城太守知不知” 的歌声就传遍了宣城大街小巷,孩童们围着太守府门口唱,商贩们在市集里唱,连太守家的仆人都私下议论。太守出门时,听到满街都是骂自己的诗,脸涨得通红,又怕这诗传到京城,让权贵知道自己借织毯中饱私囊,更怕百姓被逼急了造反,连夜下令 “停止摊派蚕丝,把抓起来的农户放了”,还偷偷把没织完的地毯烧了,就怕再被白居易写诗讽刺。 消息传到长安,有人问白居易 “您这诗没递到朝堂,怎么比御史的弹劾还管用?” 他端着茶碗笑 “御史的奏章是写给官员看的,可我的诗是写给百姓看的。百姓传唱起来,就是最厉害的舆论,贪官再横,也怕天下人骂他,怕丢了乌纱帽 —— 这就是诗的力量,能替百姓发声,还能实实在在救百姓!” 后来白居易又写了不少反腐诗,比如写贪官搜刮粮食的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写地方官欺压百姓的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每首诗都通俗易懂、直击要害,百姓争相传唱,不少贪官因怕被他写诗 “点名”,都收敛了恶行。 百姓编顺口溜夸:“白居易,好文采,写诗反腐不用猜,‘宣城太守知不知’,百姓传唱声传开,贪官吓得忙收敛,说‘诗比御史强’,他言‘诗能救民’,为民发声真英才!” 白居易的 “诗剑反腐”,不是耍文人噱头,而是看透了 “舆论能撼权贵” 的道理。这告诉我们:为民发声不只有一种方式,哪怕没有官职权力,只要心怀正义、找对方法,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成为对抗不公的武器 —— 真正的文人担当,就是把笔变成保护百姓的 “剑”,让弱者有处说理,让恶者无处遁形!

0 阅读:0
正史记录

正史记录

二十四史精读,用现代语言解读正统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