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在望远镜里惊讶地看到,50多个水性好的鬼子,居然潜水游过了苏州河,等到一线阵地的兄弟们发现时,这伙鬼子已经钻进了射击死角:河岸下的储煤洞! 孙立人出生在安徽庐江一个普通家庭,1900年那会儿,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爱读书。考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学得挺扎实,1923年毕业就跑去美国深造。先在普渡大学拿了土木工程学位,后来转到弗吉尼亚军校学军事。那里训练严格,他每天早起跑步,练习射击和战术,毕业时成绩在班里拔尖。回国后,他先在税警总团干起,从基层军官做起,负责训练新兵。税警总团这支队伍本来是缉私的,但装备好,士兵素质高,孙立人带队时强调纪律和实战演习,让大家练得像模像样。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税警总团编入第八十八师,他带着部队守苏州河南岸。那时候战场乱成一锅粥,日军飞机大炮轰个不停,中国军队靠着工事死扛。孙立人在指挥中注重灵活战术,不是死守一处,而是根据敌情调整。淞沪会战后期,他受伤住院,但很快就回来继续带队。新三十八师成立后,他当师长,部队开到缅甸战场。那里丛林密布,蚊虫多,士兵们得适应热带气候。仁安羌战役里,他的部队冲破日军包围,救出好几千英军,这事儿在国际上闹得挺大。孙立人指挥时总爱用地图规划路线,避免正面硬拼,转而侧翼包抄。 1943年新一军组建,他升军长,带队反攻缅北。从胡康河谷打起,一路攻克据点,密支那那仗打了几个月,终于拿下。部队缴获不少日军武器,补充了自己的弹药。抗战结束,他带新一军去东北接收,推进到长春附近。1950年后调台湾,干陆军训练司令,负责新兵教育。一直到1990年,他在家乡台中去世,活了90岁。 税警总团守苏州河南岸时,日军想方设法过河。苏州河水宽流急,北岸日军阵地火炮多,经常轰击南岸工事。中国军队依托仓库区挖壕沟,仓库里物资多,便于补充。孙立人用望远镜观察河面,发现日军士兵靠水性好,潜泳过来,大概五十多人。他们带了武器,趁天色暗接近南岸。一线士兵忙着防对岸射击,没马上注意到,等发现时,日军已钻进河岸下储煤洞。那些洞是老仓库留下的,位置低矮,正好避开射击角度,形成死角。 日军藏里面,准备夜间行动。对岸日军加强火力掩护,重机枪扫射,压制南岸任何露头。中国士兵试着用步枪打,子弹打不到洞里,手榴弹扔下去也滚进河里炸不开。几名士兵冒险试探,结果中弹伤亡。孙立人赶到周家桥阵地,下令从仓库找厚钢板和棉包。仓库区东西齐全,士兵很快弄来。四块钢板重得很,抬着放到阵地前。 孙立人让人用钢板搭护墙,架机枪对北岸开火。机枪压制住敌火力后,又让士兵把棉包浇汽油点燃。几个壮兵推棉包下岸,堆在洞口。火烧起来,烟熏热烤,日军熬不住,几人先出来就被火伤。剩下日军冲出想游河回去,中国士兵扔手榴弹炸,爆炸后河里没活的。整个过程用时不长,阵地稳住。次日早,又有日军过河占小楼,从里面打冷枪,封锁后路。补给送不上,部下说换防了别管。36师联络官来,看见日军不肯接。孙立人调炸药地雷,堆到小楼边,爆破后楼塌日军埋里面。联络官同意换防。运地雷时,孙立人查看,一颗榴散弹炸,他重伤倒地。 孙立人在军事生涯中,注重实战教育。从税警总团起,他就让士兵练射击和工程,筑工事快。淞沪苏州河守卫,体现了他的指挥风格,不慌乱,找办法克敌。日军过河潜水,人数虽少但威胁大,要是夜袭阵地,后果严重。中国军队伤亡后,急需反制。钢板和棉包用得巧,仓库区优势发挥。焚烧战术让日军暴露,机枪手榴配合灭敌。小楼据点类似,爆破高效,节省兵力。孙立人受伤没停下脚步,伤好后去缅甸。新三十八师在那儿适应丛林战,士兵学伪装和夜行。仁安羌突围,部队分路包抄,日军措手不及。救出英军后,国际报纸报道多。新一军反攻,缅北雨季泥泞,部队扛着装备走。攻瓦鲁班时,炮击后冲锋,拿下据点。密支那仗持久,围困日军粮尽。滇西会师,公路开通,飞机运物资顺。抗战胜,新一军去东北,冬天冷,士兵穿棉衣作战。接收长春,工厂设备多,部队守卫。台湾时期,孙立人训新军,强调体能和战术。1990年去世时,很多人忆他的事迹。苏州河事件是淞沪一小段,但显示中国军队韧性。日军火力强,但中国官兵用智慧对敌。
孙立人在望远镜里惊讶地看到,50多个水性好的鬼子,居然潜水游过了苏州河,等到一线
瑶光映心曲
2025-09-01 01:36: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