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正当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与中方进行对话之际,美印关系又出现新的变化。根

康安说历史 2025-08-31 23:24:51

8月31日,正当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与中方进行对话之际,美印关系又出现新的变化。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的消息,特朗普已经决定今年底不会前往印度,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峰会。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动向呢?四方机制未来还能继续存在吗? 这事得从美印最近的梁子说起。今年 7 月,特朗普突然签署行政令,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8 月 27 日又加码到 50%。这可不是小数目,印度纺织、宝石、珠宝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被打懵了。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估算,要是关税长期化,印度年经济损失可能高达 70 亿美元。更要命的是,美国还想借此逼印度开放农业市场,这可是莫迪的政治红线。 莫迪在国内公开放话,“无论压力多大,都要保护农民和小企业”,甚至四次拒绝接听特朗普的电话。这种硬刚态度,让白宫颜面扫地。 特朗普的脾气大家都知道,典型的 “交易型选手”。他一看印度不给面子,干脆就拿四方峰会开刀。原本他答应莫迪今年秋天访印参会,现在直接反悔,摆明了是在报复。 而且特朗普选的时间点正好是莫迪访华期间。莫迪在天津跟中方聊得火热,不仅强调中印合作对亚洲世纪的重要性,还提到 “战略自主和独立外交不受第三方干扰”,这明摆着是在给美国脸色看。特朗普这招 “釜底抽薪”,既是警告印度别跟中国走太近,也是在向国内选民展示强硬姿态。 四方机制的未来可就悬了。这个机制从 2007 年成立到现在,一直是美国制衡中国的重要棋子。特朗普 2017 年重启机制,拜登时期升级为领导人峰会,可实际效果呢?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早就指出,四方机制存在严重的 “能力赤字”,表面上喊着 “自由开放印太”,实际上连像样的经济合作都搞不起来。 就说基础设施建设吧,四方机制承诺 5 年投入 500 亿美元,可跟中国 “一带一路” 的规模比起来,简直是小打小闹。 更尴尬的是,美国一边拉着印度搞四方,一边又对印度加征关税,这种 “又打又拉” 的操作,让印度对美国的战略可靠性产生怀疑。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态度也很微妙。日本一直是四方机制的积极推动者,岸田政府甚至把它当成外交核心。但没了美国领导人撑场,日本再怎么跳脚也没用。 澳大利亚倒是紧跟美国步伐,可国内经济对中国依赖度很高,真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莫里森政府也得掂量掂量。四方机制本来就是个松散的联盟,各怀鬼胎,现在美国带头拆台,剩下三国估计也难有大动作。 其实,四方机制的困境早有征兆。去年 9 月的四方峰会,拜登在闭门会议上大谈 “中国威胁”,结果麦克风没关被直播出去,闹得全世界看笑话。 中国外交部早就点明,这种封闭排他的 “小圈子” 违背时代潮流。现在特朗普又临阵脱逃,四方机制的权威性和凝聚力进一步瓦解。 更讽刺的是,印度一边跟美国玩四方,一边在南海问题上跟中国合作,这种 “脚踏两条船” 的策略,让四方机制的战略目标更加模糊。 说到底,四方机制的命运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定力。如果特朗普继续奉行 “美国优先”,把盟友当棋子,四方机制早晚会变成 “海上泡沫”。 反之,要是美国能放下霸权思维,真正尊重地区国家的利益,四方机制或许还有转机。但就目前来看,特朗普的这步棋,更像是在给四方机制敲响丧钟。 毕竟在国际关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美国的利益诉求和盟友的核心关切发生冲突时,所谓的 “价值观联盟”,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利益博弈。 这场风波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国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印度想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结果两头不讨好;日本和澳大利亚紧跟美国,却发现自己的利益被当成了筹码。 四方机制的未来,或许就像中国外交部说的那样,“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注定不得人心”。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任何试图逆潮流而动的 “小团体”,最终都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