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向女友崔静求婚成功,然而到了领结婚证的那一天,徐沛东却带着战友的妻子去办理结婚证,没想到崔静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支持丈夫的决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作曲家徐沛东与女友崔静的爱情面临现实考验,当两人准备赴福州领证时,崔静因文工团紧急演出缺席,面对双方父母的质疑(崔家嫌异地、徐家催婚),徐沛东急中生智——带着战友妻子张兰代办登记。 彼时结婚证无需照片,仅凭证件即可办理,尽管徐沛东紧张写错名字,工作人员仍盖章生效,这张"代领"的结婚证成为应对家庭压力的特殊凭证,而崔静在演出后台接到通知时,只平静回应:"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方式不重要"。 他们的缘分始于《宝莲灯》排练,当时任指挥的徐沛东能从数十乐手中精准揪出崔静扬琴的半个音误差,这份艺术默契最终化解了现实阻碍。 这种对音乐的专注与才华,深深吸引了崔静,崔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专业演奏员,二十岁时已是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御用伴奏。 她认为徐沛东的专注、才华和不言苦的韧劲,比任何物质条件都更打动人心,他们的情感在音乐的节奏中逐渐建立,而非通过轰轰烈烈的追求。 婚前与婚后初期,徐沛东在福州军区服役,崔静则在北京工作,两人主要通过每周书信往来维系感情,三年的异地书信中,不仅有徐沛东创作的曲谱,也有崔静分享的日常生活。 徐沛东出生于大连一个工人家庭,三代以内无人从事艺术工作,童年时曾寄养在山东老家,他从小对音乐充满热情,但因家境拮据,无法购买乐器。 他曾用木板和钓鱼线自制大提琴,1968年,他带着这把自制的大提琴加入了学校的宣传队。 两年后,1970年,他背着那把简陋的琴加入了福州军区文工团,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中,他长满痱子,夜里常光着膀子练琴,汗水湿透琴身。 一次排练中,他摔裂了尾椎骨,仍绑着绷带完成了整场演出,1976年,因其努力和才华,领导为他争取到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机会。 虽未经正规音乐训练,他凭借自学的“野路子”考入了中国最高音乐学府,1980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 北京姑娘崔静出身书香门第,却为徐沛东的坚韧品格倾心,婚后第四年,她孕期身体不适,徐沛东毅然放弃事业晋升,降薪调回北京团聚,一家三口蜗居剧团十平米筒子楼,崔静更辞去扬琴演奏事业相夫教子,他们的婚礼同样质朴动人——因婚车故障,新娘身着旗袍登上运煤卡车,煤灰沾染婚纱也笑容灿烂。 这段音乐家夫妇的爱情如同交响乐章般和谐动人。 崔静不仅是徐沛东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和批评家,当徐沛东在海外演出时,总会精心挑选礼物,一次从意大利带回的整箱松露酱甚至让海关人员忍俊不禁。 在艺术创作中,徐沛东始终保持着对妻子的尊重与依赖,排练时常说"这段得让我媳妇把把关",这份深情在好莱坞斯卡莫国际大奖的领奖台上得到了最动人的诠释——他携崔静共同出席,并深情告白:"这份荣誉,有她一半的功劳"。 他曾将自己的婚姻比作二重奏,强调夫妻应彼此配合,她强他弱,她快他慢,方能和谐,崔静正是徐沛东生命中那个最稳定的节拍器。 崔静在家庭事务上的细致入微也令人感动,徐沛东的父母在大连居住老房,徐沛东曾想接他们来北京,但老人不习惯。 崔静提议为公婆及徐沛东的弟妹在大连购买两套靠近的房子,分开居住,这个建议让徐沛东深受感动。 崔静的母亲去世后,她的父亲终日郁郁寡欢,徐沛东邀请崔静的小姨来家中做客,促成了两位老人的交往。 约半年后,两位老人牵手一同前往北京探望外孙女,崔静的父亲逢人便夸徐沛东“比亲儿子还心细”。 他们的女儿,文章A称徐薇娅,文章B称徐唱,从小在琴房里长大,女儿在三岁时就能辨别出钢琴按键的不准确,展现了音乐天赋。 女儿长大后选择了心理学专业,目前在北京大学担任副教授,尽管徐沛东夫妇对女儿未继承音乐事业感到些许遗憾,但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认为“搞音乐的,最懂不能强按琴键的道理”。 女儿虽然未直接继承父母的音乐事业,但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中习得了对艺术和爱的理解。 徐沛东已年近古稀,他与崔静晚年时常在黄昏时分散步,步调一致,神情平和。 徐沛东与崔静的故事,没有豪门恩怨的狗血,也没有偶像剧式的浪漫,却因那份在柴米油盐中坚守的初心而动人,黄昏散步时,他们步调一致的背影,恰似人生乐章的休止符——平静却余韵悠长。 他们的爱情启示我们:最伟大的作品不在舞台上,而在生活的细节里;最动人的旋律不是独奏,而是二重奏中彼此的倾听与配合。 主要信源:(凤凰网——著名词曲作者徐沛东:文化发展在于创作和创新;《徐沛东细说夫妻情》)
1981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向女友崔静求婚成功,然而到了领结婚证的那一天,徐沛东
时光旧梦远
2025-08-27 16:47:4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