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烟该被P掉吗#【从丘吉尔雪茄到鲁迅香烟:该为历史人物"戒烟"吗?】#

大皖新闻 2025-08-26 12:19:39

#历史名人的烟该被P掉吗#【从丘吉尔雪茄到鲁迅香烟:该为历史人物"戒烟"吗?】#鲁迅夹烟墙画需要打补丁吗# 一面墙画引来一场风波。#馆方称不会轻易改变鲁迅形象#

浙江省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有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近日,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并在8月22日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

孙女士认为,该画的原画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同时还会误导青少年。她建议,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伏案的画面。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回应,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公共场所出现带有吸烟形象的墙画,从控烟角度看确实容易引发争议。热心人士进行投诉和举报,往往会收获大众的认可。然而,当吸烟者的形象属于鲁迅这样特殊的历史人物时,舆论反应便复杂了起来。眼下,不少人并不赞同孙女士行为,甚至认为她“小题大做”“浪费公共资源”。

其实,这场争议折射出两种价值取向:一方强调尊重历史人物的原貌,另一方强调守护公共健康。两种诉求都各有道理,并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审视两方的摩擦与碰撞,不必陷入“二选一”对立思维中,大可寻找兼顾折中的“解题”办法。

美国华盛顿特区英国大使馆前的丘吉尔雕像,也曾因“手持雪茄”的设计引发争议。批评者认为其不够庄重,显得过于随意;支持者则认为,雪茄是丘吉尔真实形象的象征。后来,雕像手持雪茄的设计还是保留了下来。为了防止被破坏者弄丢,雕像还额外配备了五支雪茄。丘吉尔的女儿玛丽·索姆斯对此表示支持,她称雪茄设计“体现了我父亲的性格特征”。

同样,鲁迅的手指间夹着香烟,并非艺术家的臆造,而是鲁迅最具辨识度的形象特征之一。若不允许鲁迅以抽烟形象示人,也就抹掉了他真实而鲜活的一面。大众对历史人物乃至历史文化的理解,很可能也就隔上了一层“烟雾”。保留“不完美”的种种细节,无论是鲁迅手中的香烟,还是丘吉尔的雪茄,都让历史人物更立体、让文化记忆更完整。

当然,投诉者的担忧也并非无理取闹。鲁迅纪念馆是公众空间,“夹烟墙画”本就引人注目,加之名人效应,确实可能弱化参观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乃至诱发模仿吸烟行为。尤其是,当“给鲁迅点烟”已然引发跟风打卡,当鲁迅抽烟的形象遭遇轻浮化使用与解读时,这种潜在的风险不能视而不见。

矛盾虽然存在,折中之法也有。对于“鲁迅夹烟”墙画,不一定要进行更换,完全可以在保留原画的同时,在控烟引导上打好“补丁”。比如,可以针对性的加强劝导,提醒游客不要在画前“点烟合影”,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同时兼顾公共健康责任。

说到底,一味遮蔽鲁迅吸烟细节,青年人看到的,将是一幅经过修饰的“假鲁迅”;若全然不管,鲁迅又可能被演绎成“烟草代言人”。科学合理的态度,是承认鲁迅抽烟的事实,还历史人物以真实全貌,也兼顾公共健康责任,在控烟上下好、下足引导功夫。

鲁迅的孙子周令飞曾说过一段趣事:他年轻时去当兵,新兵连的排长给他递烟时,周令飞说自己不会抽烟。排长怪道:鲁迅都会抽烟,你为什么不会抽?周令飞说,后来自己曾经也抽了大约20年的烟,一度抽得很凶。“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包。但是从1995年起我就戒烟了,再也没抽过。”

从周令飞的这段自述可以看出,鲁迅抽烟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但“抽烟有害健康”也是常识,至少周令飞是认同的。(安徽时评)

0 阅读:0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