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中国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了! 外媒最新消息,中国宣布已经与澳大利亚达成油菜籽购买协议 谁能想到,冰封五年的中澳油菜籽贸易居然在这个夏天解冻了。路透社 8 月中旬曝出猛料,中粮集团已经签下 5 万吨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订单,每吨价格还不到 600 美元,11 月就要装船发货了。这可是 2020 年以来中国首次大规模采购澳产油菜籽,消息一出,澳大利亚农场主的朋友圈都炸了锅。 要知道,澳大利亚曾经是中国油菜籽市场的常客。但从 2020 年开始,这笔生意就黄了。不是中国故意卡脖子,实在是检疫标准过不了关。中国海关多次从澳方油菜籽中检出黑胫病病菌,这种真菌能毁掉整片油菜田。 早在 2009 年,中国质检总局就发文要求对进口油菜籽实施批批检测,一旦发现病菌就得转口或者销毁。偏偏澳大利亚的收割流程容易混入杂质,谷壳和破碎种子含量经常超标,自然拿不到准入证。 这五年里,加拿大趁机占了便宜,光是 2023/24 年度就有 64% 的出口油菜籽销往中国,一年能赚 20 亿美元。 转机出现在今年 7 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带着农业代表团访华,在北京签下了自贸协定审议备忘录,明确提到要恢复油菜籽等农产品贸易。这位总理很会来事,公开表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还说 “从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 政治铺垫做足了,商业合作马上跟进。紧接着就有消息说,中澳双方已经接近敲定框架协议,要通过五批试 15 万至 25 万吨的试运,验证澳方的检疫措施是否达标。 澳大利亚农业部偷偷乐了,估计下半年对华出口能达到 40 万吨,占全年出口的一成左右,这在去年想都不敢想。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啥突然转向澳大利亚?看看加拿大最近的操作就懂了。中方刚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 75.8% 的保证金,加方农民瞬间慌了神,西部库存一周就激增 18 万吨,期货价格跌了 7.3%。 市场规律就是这么现实,谁靠谱就跟谁做生意。澳大利亚这边为了重返中国市场,据说调整了收获和储运流程,承诺把杂质含量控制在 1% 以下。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不仅能拿到更便宜的原料,还能分散供应链风险 —— 总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这笔交易对双方都是好消息。澳大利亚农业产能利用率能从 68% 提到 82%,农场主终于能把积压的油菜籽变成现金。中国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和水产饲料厂也能喘口气,毕竟菜粕价格稳定了,终端产品就不会涨价。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传递出一个信号:中澳关系在回暖。除了油菜籽,葡萄酒、牛肉这些产品的贸易也在恢复,两国还打算在绿色经济、气候变化这些领域展开合作。 当然也不能太乐观。澳大利亚今年油菜籽收成只有 570 万吨,是近五年最低,能出口的量本来就有限。想取代加拿大的地位?短期内根本不可能。 而且检疫标准这根弦不能松,中国海关肯定会全程监管,毕竟农业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有贸易商就说了,澳大利亚顶多能分到一部分市场份额,想当 “老大” 还得看实力和诚意。 说到底,国际关系就像做生意,讲究个互惠互利。你有好产品,我有大市场,大家按规矩办事才能长久。澳大利亚这次算是摸清了门道,不再跟着别人瞎起哄,而是踏踏实实解决问题。 反观有些国家,一边想赚中国的钱,一边又给中国添堵,材,最后只能是自讨苦吃。这次油菜籽协议的达成,说白了就是 “合格产品换市场准入” 的朴素道理在起作用。 中国从来不是谁的敌人,但也不会当冤大头。谁真心合作,谁揣着坏心思,时间一长就能看得明明白白。澳大利亚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尊重中国的底线和标准,生意就能谈成。 这种基于务实态度的合作,才是国与国之间该有的样子。毕竟在全球化时代,谁也离不开谁,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泽连斯基对中国表示感谢!8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我感谢中国在乌克兰独
【128评论】【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