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尊严与小民幸福是对立的?李向安:人民幸福才能赢得世界尊重】“大国尊严”与“

孙王良评 2025-08-26 10:37:41

【大国尊严与小民幸福是对立的?李向安:人民幸福才能赢得世界尊重】

“大国尊严”与“小民幸福”,常被置于宏大叙事的两端,似乎前者关乎民族荣光与世界地位,后者仅系于个人冷暖与生活琐碎。笔者最近与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向安律师交流,与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李向安认为:深究历史兴衰之规律与文明演进之逻辑,真正持久的大国尊严,绝非悬浮于云端的海市蜃楼,而是深深扎根于亿万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之中。无小民幸福之厚土,大国尊严终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的确,纵观古今,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所恶,天必违之。文景之治,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方有汉武挥鞭之底气;贞观年间,太宗纳谏如流,君臣共治,遂成盛世华章。反观秦隋,虽武功赫赫,长城运河堪称奇观,有所谓的“大国尊严”,然徭役过重,民不聊生,终致二世而亡,徒留悲歌。历史昭示我们:国家的强盛与尊严,从来不是建立在冰冷的数字与巍峨的建筑之上,而是建立在每一个具体生命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尊严感之中。正如《管子·牧民》所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之向背,直接决定着大国命运的兴衰荣辱。

李向安认为:大国尊严的本质,绝非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强大或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更是一种文明模式的吸引力与国民群体的整体精神风貌。一个让人民享有幸福、尊严和梦想的国家,自然能够赢得世界的尊重。若片面追求表面化的“大国尊严”,而忽视乃至牺牲“小民幸福”,无异于舍本逐末,终将动摇国本。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昔年苏联算是个大国吧,有所谓的“大国尊严”,但它虽能与超级大国美国抗衡,争霸太空,但其内部民生凋敝,物资短缺,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满足,表面强大的外壳最终无法掩盖内在的空洞,最后落得个轰然倒塌的后果。

苏联解体的教训至今刻骨铭心,它警示我们:若没有每个个体幸福的切实保障,再炫目的宏大叙事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国家的强大,归根结底要体现为保护其人民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能力,而非与之脱节甚至背道而驰。《左传》有云:“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将民众视为草芥的强国幻梦,终究难以持久。所以我们国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些“公知”不怀好意,把大国尊严对小民幸福对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李向安认为:小民幸福是大国尊严最坚实、最温暖的基石,是大国力量最深厚、最持久的来源;而真正的大国尊严,则应为小民幸福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制度支撑与发展空间,守护每一个平凡的梦想。新时代中国提出的“共同富裕”等理念,正是深刻把握了这一辩证关系。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民生投入增加到法治建设完善,这些扎实提升人民幸福感的举措,正是在夯实大国尊严最根本的基础。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大国之尊严,源于亿万小民幸福汇聚而成的磅礴江河。当我们谈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时,切不可忘记,这一梦想的最终落脚点,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唯有当国家的荣耀与个体的幸福同频共振,当宏大的叙事与细微的悲欢紧密相连,这样的尊严才是真正深厚、值得追求并能够永恒的大国尊严。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度,必然是一个让其每一个子民都能安居乐业、心生自豪的国度。这既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未来的方向。“国家如果沦为少数人谋私利的工具,这样的大国尊严是对小民的祸害。国家应该是人民的国家,应该是小民的国家,追求实现大国尊严的目的就是为了小民幸福,不以小民幸福为目的的大国尊严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以小民幸福为目的的人民国家才会有真正的尊严,才能赢得世界尊重”,李向安最后说。

0 阅读:5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