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因为说白了,压根就是歪打正着,本来是技术不够,结果

阿虾学长 2025-08-26 02:46:51

为何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因为说白了,压根就是歪打正着,本来是技术不够,结果变成了抄近道超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发轰六的时候,国家工业基础有限,航空发动机、电子导航、雷达系统都落后西方很多。

当时的目标很明确:先造得出来,再说性能。

别看轰六性能比不上美苏同类机型,但在当时,它至少能跑起来、能投弹、能执行战略任务,这就是一个“立足点”。

但随着时间推移,西方的战略轰炸机技术不断升级,像B-52、B-1、B-2这种先进机型,雷达隐身、航程、载弹量都远远领先轰六。

中国要追赶,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造全新一代轰炸机,可是我们没有核心技术,最后中国军工就选择了升级轰六的路线。

而我们也想到一个思路,既然平台老,那就专攻“弹药”。

于是,轰六的升级路线就变成了“弹药带飞平台”。

后来我们又轰六装上了空中加油管,现在轰六N的作战半径能从3500公里提升到5000公里,配合运油-20,能飞遍整个西太平洋,直接把美国关岛基地纳入打击范围。

现在轰六K、轰六N,不仅能挂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还能搭载远程电子干扰设备和侦察设备。

这种“多功能化”,在战术上比直接造一架全新机型更快、更省成本。

轰六老机型变成了可远程打击、可支援反介入作战、可核威慑的全能战机。

本来是老旧机型,升级一番之后,居然直接提升了战略威慑能力。

而且一架轰六K的造价约5000万美元,而美国B-2隐身轰炸机单价24亿美元,够买48架轰六K。现役轰六系列约231架,接近美俄战略轰炸机总和。

五角大楼推算过:轰六K机群一次齐射能发射1380枚导弹,就算美军拦截成功率80%,仍有276枚能突破防线

这数量优势,直接让美国重新评估介入西太冲突的可行性。

中国军工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把技术落后变成了优势,把局部改进变成了全局战略支撑。

这种“先升级、再研发”的策略,也让后来的轰20等全新战略轰炸机研发有了坚实基础。

0 阅读:2

猜你喜欢

阿虾学长

阿虾学长

阿虾学长,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