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陈忠和的第一任妻子因被卷入火车下不幸而亡,3年后,陈忠和娶小自己11岁的女排姑娘李东红,就在两人准备结婚时,却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强烈反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初,福建女排的训练场上依旧一如往常,陈忠和吹着哨子安排队员们训练,就在那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整个人僵在原地。 妻子王莉莉在厦门火车站出差时发生意外,背包带被疾驰的列车勾住,瞬间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她才27岁,正是最好的年华。 那天正好是女儿陈珑的生日,本该和母亲一起吹蜡烛,却变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葬礼上,小小的女儿抱着父亲的腿哭到睡着,小手还紧紧抓着裤脚,场面让在场的人都心酸到落泪。 这不是陈忠和第一次承受命运的重击,八年前,哥哥因车祸去世,他扛下了照顾嫂子和三个侄子的责任,那时他已经把全部工资填进那个破碎的家庭。 如今妻子骤然离世,父亲又在不久之后因脑溢血离开,母亲卧病在床,他几乎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训练和家庭双重压力压得他透不过气,他在球馆里挥汗如雨,把所有的痛苦都塞进排球里,别人眼里那个铁面无情的“魔鬼教练”,其实只是在用疲惫来麻木自己。 就在这种最黑暗的日子里,命运安排了另一段际遇,1995年前后,福建女排的年轻队员李东红逐渐走进他的生活,她才二十出头,比他小整整11岁。 起初只是训练场上谨慎的陪练,后来她开始注意到陈指导常常忘记吃饭,就把热好的饭盒放到他桌上;有一次他发烧,她守在医务室一夜,不停换着冰毛巾,慢慢地,这些细微的关心在不知不觉间融化了他冰冷的心。 李东红不只是在训练场上关心,他的家里她也没少帮忙,婆婆瘫痪在床,她主动上门照顾;女儿陈珑年纪小,对这个新出现的阿姨有些排斥,她耐心陪伴,帮孩子梳头、辅导功课。 久而久之,这个家原本的冷清里,渐渐多了些烟火气,陈忠和也第一次有了重新建立一个完整家庭的念头。 两人的关系很快被外界察觉,那时的李东红正是球场上的好苗子,家境不错,未来前途光明,她的选择在很多人眼里难以理解,更大的阻碍来自她的父母。 得知女儿打算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十一岁、还带着孩子的男人,他们勃然大怒,甚至一度拒绝让陈忠和踏进家门,他们觉得这门婚事不合适,既是年龄差距,也是生活负担,气氛僵到几乎要闹翻。 可李东红并没有退缩,她一次次和父母争论,也一次次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决心,她讲起上个月小珑珑发烧,她背着孩子跑去医院,守了一夜。 孩子迷迷糊糊中搂着她脖子喊妈妈的那一声,让她觉得自己已经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她说自己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心愿意承担。 随着时间推移,父母看到女儿的坚持,也慢慢从愤怒转为沉默,最后心软下来,毕竟这是女儿自己选的路,他们再不情愿也只能接受。 婚礼筹备得很低调,没有铺张,也没有太多亲友的喧闹,对陈忠和来说,这是一场迟来的救赎,对李东红来说,这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外界的目光依旧存在,但他们更在乎彼此能不能撑起这个家。 婚后不久,李东红退役,选择在家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放下了球员的光环,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家庭里,白天照顾老人和孩子,夜里还要帮丈夫整理训练资料。 这段婚姻很快迎来了新的考验,2001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陈忠和临危受命接过主教练的位置,外界普遍不看好,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几乎不可能扭转的烂摊子。 李东红默默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把所有后顾之忧揽在肩上,让他专心带队,婆婆卧病在床,她每天凌晨就起床为老人按摩;陈珑青春期时一度拒绝叫她妈妈,她便每天风雨无阻接送孩子,耐心陪伴三年。 更让人心疼的是,在丈夫全力投入奥运备战时,她独自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只留下病床上的一张病历。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0比2落后俄罗斯,最终奇迹般逆转夺冠,这是陈忠和执教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他攥着手机发抖,屏幕上是妻子发来的照片:病床上的母亲举着加油的字条,女儿搂着奶奶笑得天真,他在赛场上没掉一滴眼泪,可那一刻,心里的千钧重担忽然化成热流。 岁月流转,如今的陈忠和最喜欢在老家榕树下,搬张竹椅,看着孙女在李东红的指导下打排球,有人问他,奖牌和荣誉是不是一生最大的骄傲。 他沉默良久,看着妻子布满老茧的双手,那上面有为婆婆按摩留下的硬茧,有为孩子做饭烫出的疤痕,还有无数次缝补球衣留下的针眼。 他知道,真正的荣耀不是挂在胸前的金牌,而是这双手接住了自己半生的风雨,回头再看,1992年的火车站和1995年的父母反对,都是命运的考验。 是李东红的坚持,让这段婚姻走到了今天,那些阻碍,如今都成了证明他们真心的印记,对陈忠和而言,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奥运冠军,而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有人陪他一起撑过漫长的黑夜。 信源:荔枝网新闻——女排功勋教练陈忠和全家福:曾丧妻丧父母亲瘫痪,如今再组新家庭
小莫夺冠:日韩主教练“醋意”大发日乒主教练:我原本以为,第一个外协会大满贯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