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说, “追求长寿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如果你都活到一把年纪了,你就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变得索然无味,什么你都看透了,看淡了,看开了,无所谓了,没有欲望,没有兴趣,没有价值,没有意义,那么你活着就是一种煎熬。有好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怕死,上了年纪都想死。尤其是身体衰老到了足够的程度,基本上没有了生活的自理能力,真是死的越快越好。没有质量的人生毫无意义,没有乐趣的生活,不如早点结束。” 但这话里也藏着偏见——不是所有长寿都等于煎熬。隔壁单元91岁的李奶奶,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下午还跟老姐妹们学用智能手机拍短视频,上次见她,还笑着展示自己刚剪的新发型,眼里亮闪闪的,哪儿有半分“索然无味”? 关键不在“长寿”本身,在“长寿的质量”。国家卫健委去年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能基本自理的占85%以上,不少老人还在发挥余热:社区里的老教师义务辅导孩子,退休医生坐诊公益门诊,他们的日子照样有奔头。 那些觉得“活着煎熬”的老人,大多是被身体拖累了。比如楼下大爷,前年中风后只能卧床,吃饭要喂、翻身要帮,他常说“不如死了干净”。不是他不想好好活,是没质量的生活磨掉了所有心气,这不是长寿的错,是养老保障和照护没跟上。 还有人把“看透看淡”当成了“放弃”。其实真正的通透,不是对一切无所谓,是历经风雨后依然能找到小乐趣——比如守着阳台的花开花落,等着孙辈周末来撒娇,哪怕只是每天读几页书、听一段戏,这些小事照样能撑起生活的意义。 年轻时候怕死,是怕没来得及体验;老了想“早点结束”,是怕没尊严地活着。这两种心态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想“好好活”。没人追求“躺在床上熬日子”的长寿,大家想要的,是能自理、有乐趣、被尊重的晚年。 现在越来越多社区建了老年食堂、康复驿站,养老院也开始搞兴趣班,就是在帮老人守住生活质量。毕竟,长寿不可怕,可怕的是没质量地长寿;活着有意义,不在于活多久,在于每天都能有点盼头、有点滋味。 老人的话撕开了晚年生活的一角真相,但不能把“个别”当成“全部”。好好锻炼身体、提前规划养老,让晚年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能做的事,这样的长寿,才不是“愚蠢的追求”,而是值得期待的幸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一位老人说, “追求长寿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如果你都活到一把年纪了,你就会发现
开心唠唠嗑
2025-08-24 19:42: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