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一男子花750元买了只鹦鹉,觉得太烦后以700元转手给朋友,朋友又卖给了一家宠物店。不料,鹦鹉被认出是濒危野生动物,宠物店老板被迫报警。最终,男子、朋友和宠物店老板都遭到刑罚。朋友无奈表示:“我真不认识这是保护动物,传个话也要坐牢?” “我真是服了,传个话都能被抓?”唐铁军(化名)至今想起来还一脸懵逼..... 唐铁军是一名中医,平时除了在自己的诊所看病开方,还喜欢和同行朋友交流经验。 他和邹喜平的关系一直不错,两人认识多年,常常互相请教医术,也会聊一些生活琐事。 邹喜平自己开了一家中医诊所,位置不算大,但环境整洁,摆放着一些中药柜和常用的诊疗设备。 每当唐铁军有空,他就会过去坐坐,或者顺便给朋友把脉、讨论病症。 两人在诊所里坐下,喝着热茶,偶尔翻开药书,讨论一些病例和治疗方案,气氛轻松又随意。 有时候,两人也会聊聊生活上的事情,比如家里小孩的学习、父母的健康,甚至调侃一下彼此的习惯。 这样的聚会,让唐铁军觉得既能增长医术,也能舒缓工作压力,是他日常生活中难得的轻松时光。 邹喜平早些时候看中了一只和尚鹦鹉,花了七百五十块买下。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这只鹦鹉还挺喜欢的,觉得有了它,诊所里多了点生气,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可没多久,他就发现问题来了——这只鹦鹉叫个不停,尤其是在早上和下午看病最忙的时候,吵得人头疼不已。 更麻烦的是,鹦鹉的排泄物也多,每天都得仔细打扫,否则地上满是脏东西,诊所的环境一下子乱七八糟。 慢慢地,鹦鹉成了邹喜平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养了一年,他实在受够了这个小家伙带来的困扰,决定把它卖掉。 他把想法跟老朋友唐铁军说了,唐铁军听后立刻想到了自己的一个熟人——开宠物店的薛亮,或许能帮上忙。唐铁军向来热心,想着顺便帮朋友,也顺便处理宠物店的生意,便主动给薛亮打电话,说明情况,问他是否愿意收这只鹦鹉。 薛亮一听,立刻来了兴趣。他说自己店里缺品种齐全的鹦鹉,价格也可以商量。 于是,唐铁军约好了时间,带着邹喜平和那只“调皮”的鹦鹉,一起去了薛亮的宠物店。 到店里后,鹦鹉在笼子里蹦来蹦去,还时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但两边很快就谈好了价格,七百块成交。 邹喜平松了口气,心里暗自庆幸,总算解决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也不用再为每天打扫鸟屎和忍受吵闹而烦心了。 薛亮拿到鹦鹉后,本想着早点把这只“麻烦小家伙”转手出去,好给自己腾出诊所角落的空间。 他先把鹦鹉安置在店里一个笼子里,给它喂了些鸟粮,顺手给它拍了几张照片:鹦鹉站在木杆上,羽毛鲜亮,眼神警觉。 他把照片上传到自己的网店,标上价格和简单描述,想着“有买家自然就卖掉了”。 刚开始,店里生意照常进行,薛亮也没太在意这几张照片的流量。 没几天,他就接到了意外的电话——警察上门了。民警出示了执法证件,说有人举报他涉嫌非法买卖濒危野生动物。薛亮当时愣在原地,心里一阵慌乱:“我只是想卖掉鹦鹉,怎么会牵扯到濒危动物?” 警察的语气很严肃,要求他配合调查,还查问了鹦鹉的来源和交易过程。 薛亮赶紧解释,这只鹦鹉是从朋友邹喜平手里收购的,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濒危物种。 薛亮强调,如果早知道是受保护的动物,他绝对不会拿来卖。 可是警察只是记下了他的陈述,并没有立即采信,取走了鹦鹉,并开始调查整个买卖链条。 薛亮这才意识到,原本以为只是普通交易的一次行为,已经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他心里开始慌得不行。 店里的一些顾客好奇地围观,也让他感到尴尬和无助——本以为是小事,没想到竟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警方找到了介绍人唐铁军以及鹦鹉原来的卖家邹喜平。三人被带到拘留所进行讯问。通过调查,警方还原了整个交易链条:鹦鹉原本在邹喜平手里,唐铁军作为朋友居中联系,薛亮最终接手并尝试出售。动物鉴定机构确认,这只鹦鹉属于濒危动物。 案件进入庭审阶段时,情况进一步明朗。薛亮和唐铁军在法庭上承认自己的行为,表示认罪认罚,希望从轻处理。邹喜平则不认罪,坚称自己只是买了一只普通鹦鹉,根本没意识到这会触犯法律。 一审法院作出判决:邹喜平因拒不认罪,被判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薛亮被判拘役五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唐铁军被判拘役三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两千元。 判决后,邹喜平不服,最后,检察院决定撤销了对他们的指控,觉得他们的事情不算严重,对社会影响也不大。 至此,这起由一只鹦鹉引发的司法闹剧终于落幕。 三人虽然最终免于刑事处罚,但却白白在看守所里待了一个月,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信源:上观新闻
河南南阳,一男子花750元买了只鹦鹉,觉得太烦后以700元转手给朋友,朋友又卖给
文史小将
2025-08-24 15:30:19
0
阅读:69
殁殁
法律应该要修订了,必须以人为本了,很多法律都脱离社会脱离实际了,必须加大打击网络犯罪跟造谣,各种网红专家必须取缔